市场监管系统交流优化消费环境工作经验,对于适应市场变化、促进区域协同、推动政策完善、提升监管效能意义重大。
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实现“开门红”,展现了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消费增长仍然乏力,消费环境建设还存在诸多短板和不足。如何通过优化消费环境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命题,也是摆在市场监管部门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授权图片)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并将其作为提振消费的重要举措。市场监管总局等5部门联合印发的《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更是为未来三年消费环境建设工作绘制了清晰的路线图。这一系列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消费环境建设的高度重视,也为各地开展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市场监管系统消费环境建设涵盖众多领域,各地情况存在差异;市场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消费模式、消费业态不断涌现;经济交流日益频繁,消费市场呈现跨区域特征。消费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任务繁重,需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
近年来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立足实际
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勇于实践
在优化消费环境方面
积累了诸多宝贵经验
有的地区通过强化数字赋能,构建智慧监管平台,实现消费投诉实时受理、精准处置,大幅提高维权效率; 有的地区探索“消费维权服务站”模式,通过在商场、景区等消费集中区域设立维权站点,实现了消费纠纷就地化解; 有的地区推行“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制度,通过强化社会监督倒逼商家诚信经营; 还有的地区建立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打破信息壁垒,形成监管合力,有效整治消费市场乱象。
这些创新实践,为全国消费环境建设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宝贵经验。
李建/摄
推进消费环境建设,各地面临的挑战既有共性特征,也有区域特点。实践证明,经验交流是破解监管难题、提升监管效能的有效途径。那些来自基层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经过系统梳理、复制和推广,完全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开花结果。通过交流互鉴,也可以让不同地区的优势得以互补,短板得以弥补,为提升全国消费环境治理效能奠定坚实基础。此次推进会就是要搭建这样一个平台,让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得到充分交流,让创新的火花在碰撞中迸发,让智慧的力量在交流中凝聚。
优化消费环境不可能一蹴而就,提升治理效能更需久久为功。要实现从经验交流到效能提升的跨越,关键在于将交流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应以此次推进会为新起点,跟上市场变化节奏,运用更贴合实际、更具针对性和前瞻性的监管手段,提升发现和处理消费问题的速度和精准度,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消费环境持续优化。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优化消费环境是提振消费信心的重要保障。期待通过交流互鉴,全国市场监管系统能够凝聚共识、汇聚智慧,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动消费环境持续改善,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数说2024年消费环境优化
•全国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立案查处民生领域价格违法案件1.84万件,罚没12.07亿元,退还6.62亿元。查办各类不正当竞争案件14188件,罚没8.05亿元,有力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市场经营秩序,营造了更加公平、透明、安全的消费环境。
•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处违法广告案件4.69万件,罚没金额共计3.49亿元。其中,查处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金融、教育培训等重点领域广告违法案件1.91万件,罚没1.58亿元,集中曝光20起违法广告典型案例;查处互联网广告违法案件3万余件,罚没1.87亿元。
•市场监管部门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各类专项行动共查处相关案件近67.5万件,其中商标侵权、假冒专利案件4.39万件,针对侵权假冒高发多发的重点实体市场开展执法行动约8.8万次。统一销毁侵权假冒服装鞋帽、食品药品、化妆品、烟酒和作弊电子秤、盗版出版物等200多个品种、3300吨货物、货值3.3亿元;组织开展“特供酒”清源打链专项行动,共销毁“特供酒”13.2万瓶,包材9.2万件(套)。
•全国共培育132.9万个放心商店、放心餐饮、放心工厂等基础单元及一批放心市场、放心商圈、放心景区等集聚区。推动线下购物无理由退货扩面增效,累计退货金额达86亿元,有效改善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各地12315热线平均接通率达到90%。全国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平台、热线等渠道共受理投诉举报2409.4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1.6亿元,有力维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市场监管部门深入开展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完善全国12315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平台功能。已公示534万家企业的1326.4万条投诉信息。持续推进ODR消费纠纷在线解决机制建设,共推动20.6万家重点企业入驻全国12315平台,累计处理消费纠纷880.9万件,源头化解率上升至23.4%。
•全国监督抽查40万家企业、107万批次产品,较上年增长30.5%,发现并处置不合格产品9.7万批次,国家监督抽查中49种产品不合格率下降,电动自行车充电器等14种产品下降超过10个百分点。开展电动自行车、燃气用具、消防产品等重点产品专项整治行动,开展危险化学品等22类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企业5.5万家次。
•我国共实施汽车召回233次,涉及车辆1123.68万辆,其中受市场监管总局调查等有关影响的汽车召回26次,涉及车辆567.17万辆,占比50.47%。实施消费品召回1100次,涉及产品454.3万件,其中受市场监管部门调查等有关影响的召回共计1031次,涉及产品191.14万件,占比42.08%,消费品年度召回次数首次破千。
•在“铁拳”行动中,严厉查处制售假劣民生产品、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侵犯知识产权等各类违法行为,行动期间查办案件36.98万件;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守护消费”暨打击侵害消费者权益突出违法行为专项执法行动,共立案查处各类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件6246件,曝光典型案例1003件;开展“守护知识产权”专项执法行动,查办违法案件4.39万件。
中国消费者报新媒体编辑部出品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记者/徐文智 游婕
编辑/李晓雨
监制/何永鹏 任震宇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 88315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