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毫厘之间见真章,方寸之地载山河。翔安区检察院紧扣“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检察机关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的履职实践,倾力打造“翔检故事汇”专栏。

在这里,一线检察官用质朴语言讲述办案背后的坚守与突破:既有抽丝剥茧锁定真相的缜密推演,也有法理人情交织时的价值权衡;既彰显惩治犯罪的雷霆之势,又蕴含守护民生的司法温度。每一次讲述都在传递“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检察担当。








线上调解镜头里

她始终低着头,不敢看向屏幕

签下的,是一纸为分居二十年的丈夫

还债的调解书

夺走的,却是她二十年含辛茹苦攒下

准备为儿子结婚用的16万块钱

她不知道,那个在调解视频里

代替她“签字”的陌生女人是谁

她不明白,为何早已消失的丈夫

突然用一纸文书拿走她全部的希望


2023年12月,此案入选

最高检发布的审判程序违法监督典型案例





我们都知道调解是双方在有分歧的情况下经协商后取得共识或者妥协的活动,一方缺席了又如何协商呢?2023年我们受理了郭娟的申请监督案时,也面临着非常多的疑惑?

案情简介

一场“从天而降”的债务


2023年3月,我接待了神色惶然的郭娟,这位独自抚养儿子二十年的留守妇女,在儿子婚礼前夕发现账户内16万元存款被强制划扣。

经调查,郭娟与陈志平1996年结婚,2003年因家庭矛盾分居,陈志平自此离家。二十年间,她在福清靠家政服务艰难维生,好不容易为儿子结婚攒下了16万元,某工程公司却以调解书为由,要求其与分居的丈夫共同承担60万元债务。

蹊跷的是,调解全程通过电子送达完成,法律文书均发送至147开头的陌生号码,调解协议中“郭娟”的工整签名更与她本人字迹迥异。“调解需要双方自愿,一方缺席如何达成协议?”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决定成立办案组介入调查。

调查取证

电子送达背后的“狸猫换太子”

办案组迅速锁定三大核心疑点:

电子送达是否合法合规?

线上调解身份是否真实?

债务关系是否客观存在?


办案组首先对电子送达程序展开技术溯源。了解到“平台当时不具备人脸识别功能”,于是我们立即调取调解录像,视频中,自称郭娟的女性全程低头躲避镜头,经与户籍照片比对确认系冒名顶替。

关键性线索突破出现在对147号码的追踪。法院所有调解通知均通过147的手机号传递,办案组随即启动跨城取证程序。然而,民事案件调查权限受限,无法直接调取异地通信数据,办案组就厦门、福州两地检察机关展开协作。早高峰的车流里,我和同事跨越200公里,辗转三个营业厅,最终确认147号码登记人为陈志平,完整证据链由此闭合。

结合陈志平在询问中暴露的“所有调解通知均通过147号段接收”的关键证言,我们大概掌握的完整的案件经过:陈志平与案外人冯琪合谋,利用线上调解平台的技术漏洞,由冯琪在网吧冒充郭娟参与调解,结果导致错误认定陈志平单方提供的号码为夫妻共同联系方式,致使郭娟“被负债”,严重侵害其诉讼权利。

检察监督

以专业守护重塑司法公正


在全面掌握证据后,我院通过制发检察建议构建起立体化监督体系:从程序纠偏、责任追究到机制完善三个维度精准发力。针对履行身份核验义务、实施电子送达及线上调解平台技术缺失等问题,建议及时堵塞漏洞;对陈志平、冯琪合谋冒用身份,伪造调解合意的行为,依法惩处,震慑诉讼欺诈行为;着眼社会治理层面,促成“线上生物识别验证+线下地址确认”双轨核验机制建立。

2023年8月,法院重新作出民事调解,免除了郭娟的民事责任,并退还郭娟全部款项。同时,升级线上平台,引入实名认证功能,堵住技术漏洞。对妨碍庭审的陈志平及冒名女子冯琪依法处以罚款3万元及5000元。


监督案结束后,郭娟收到了失而复得的16万块钱,这位母亲说出“钱回来了,日子就有盼头”时,我们更加确信:司法的温度就藏在检察官多走的那200公里取证路上,藏在比对几十次才锁定的关键帧画面里,更藏在打通三大运营商数据库的技术攻坚中。那些调解录像里的模糊身影、电话沟通中的耐心安抚、询问笔录上的颤抖笔迹,都是司法工作者必须用专业与良知破译的法治密码。

回顾三个月的办案过程,我和办案组始终以“三个善于”为指引:面对冒名调解的迷雾,从纷繁复杂的法律事实中准确把握实质法律关系——从冒用手机号、伪造签名的表象抽丝剥茧,直指虚假诉讼损害司法权威的核心问题;在纠正程序违法时,从具体法律条文中深刻领悟法治精神——不仅依据《民事诉讼法》电子送达规则指出程序瑕疵,更通过推动线上诉讼规则升级,让“技术漏洞修补”升华为“司法为民实践”;面对郭娟母子破碎的生活,在法理情的有机统一中实现公平正义——既用刚性监督撤销违法调解书,又以柔性司法助其追回存款,让法律监督既有雷霆之力,亦怀春雨之情。

正如郭娟案所昭示的:司法公正的伟力,终将化作百姓银行卡里失而复得的存款、婚礼请柬上虽迟未晚的期许,以及人民群众对法治中国最质朴而坚定的信仰。这种信念,将永远指引我们在追求公平正义的道路上,既做披荆斩棘的追光者,更当守护希望的点灯人。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供稿丨洪文海

编辑丨张明明

审核丨郭有道 章哲

厦门市翔安区人民检察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