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一共一百零八位,分为三十六天罡以及七十二地煞。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些好汉其实并非施耐庵想象出来的,他们是有历史原型的。

虽然他们在历史上的表现与书中的表现大不相同,但是依然是一眼就能看出来谁是谁……



三十六豪杰

在北宋历史上,宋江等人的造反是确实存在的,他们被招安也是真事。施耐庵写到最后,为什么非要让梁山众人被招安?也许是他不想改变历史。

小说里的梁山泊兵强马壮,完全可以跟朝廷分庭抗礼,因此才会有人指责宋江想要招安是在背叛。



但如果在梁山上只有三十六位豪杰,而且兵马粮草都不充分的情况下,宋江招安是不是就好理解多了?

历史上的梁山好汉便是这种状态,他们只是一个三十六人的小团队,除了投降就只剩下死路一条。

按理来说,哪怕是小说里的梁山,也不可能与宋军打持久战。



宋徽宗时期,有位叫侯蒙的亳州知府,他曾在给宋徽宗的上书中提到: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

这里说的“江”便是宋江,侯蒙向宋徽宗介绍这个情况,其实就是想让皇帝招安他们,但是这一次招安失败了,宋江拒绝了他们。



历史上的宋江倒是没有被招安,他们兵败被俘,这比直接投降还难受。

在《水浒传》中,梁山上这些人虽然自称好汉,但是真正算是好汉的人屈指可数,而历史上的宋江等人,确实是真的好汉,他们那是真的被逼得没办法了。



公元1119年,北宋朝廷陷入了经济危机,朝廷没有钱了,只能从百姓手里拿。

那时的梁山泊真的有八百里水域,当地的百姓都靠着这片水域生活。

但是朝廷的命令是,现在这八百里水泊成了朝廷的财产,百姓要是想下水,就必须交“重税”。



不管打鱼的还是挖藕的,只要是从这水泊里拿东西,都得上交大量税款。

百姓的生活本来就很压抑,北宋朝廷还要这样胡闹,被逼得走投无路的百姓,只能选择联手反抗朝廷。

由当地百姓组成的起义军,便是梁山好汉们的原型,只不过这里的领头人只有三十六个。



而且这三十六个人与小说里的三十六天罡也不是一一对应的,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这支起义军在宋江的带领下,到处劫富济贫,帮助穷人,他们才是真正的好汉。

只可惜这些好汉的力量太过弱小,很快便被宋军抓了起来。



之前侯蒙跟他们提过一次招安的事,但是那时候的宋江不愿意投降,但是被抓起来后,他们不降也得降了。

宋徽宗倒是没有太为难他们,于是便给了他们几个官职,把这件事给解决了。有了官职的众人也不再造反,乖乖上班去了……



各司其职

整本水浒中最倒霉的人便是杨志,小说里说他是杨家将的后人,这个说法没准是真的。

因为他被招安之后,很快便到军营中当了军官,而且手里还有了兵权。

一般情况下,像杨志他们这样的叛贼,政审都过不了,怎么可能让他们去军营呢?



而且就算是能去军营,也不过是当一个大头兵罢了,但是杨志却当上了“小种经略相公”的先锋军统制。

如果杨志没点关系,他根本不可能坐上这个位置。小说中的杨志虽然倒霉,但他至少也是一条汉子,历史上的杨志,却是个小人。



杨志的上司种师中,是在支援太原时战死的,而他之所以会战败,就是因为林冲。

当时负责统领先锋军的杨志,居然望风而逃。

史书里写着“招安巨寇杨志为选锋,首不战,由间道径归……遂首先溃退,陷师中于死”。



也就是说,杨志当了先锋,却不敢与金军交战,自己抄小路先跑了。

既然他是临阵脱逃,那他肯定不会给种师中报信,所以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种师中的大军便遇上了金军主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种师中也因此战死。

杨志逃回家后,朝廷也没有放过他,把他拉出来砍了。



与临阵脱逃的杨志相比,李逵这个向金军投降的人,显得更加可恶。

在《宋史·高宗本纪》中的一句“建炎三年闰八月,守将李逵一密州降金”,由此便可证明李逵的罪行。

那就有人要问了,这个李逵就是水浒传中的李逵呢?万一只是同名同姓呢?



这倒是真的没办法证明,不是这里投降的李逵与小说里的李逵官职都一样,这也许就是一个关键信息。至于当时的情况具体如何,恐怕已经没有人知道了。

前面这俩一个临阵脱逃的,一个投奔敌国的,没一个好人,然而他们与接下来这位相比,那根本不算什么。



参与过宋江起义的史斌,从山东来到了陕西,并且在这里又掀起了一场起义。

上一次起义的时候,宋军没有杀他,这一次他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先不说史斌他是“二进宫”,光凭他自立称帝这件事,朝廷肯定饶不了他。



这个史斌,其实就是“九纹龙”史进,史斌称帝,史进纹龙,其中不可能没有关系。

如果是一般的江湖人士,纹上一条过肩龙也就够了,但是史进他偏偏在身上纹了九条龙。在古代,“九”这个数字很尊贵,皇帝才是九五至尊,史斌肯定就是史进的原型人物。



最后一位重量级好汉,便是鲁智深,看过水浒的都知道,鲁智深曾经参军,而且在老种经略相公种世衡的手底下打过仗。

那么种世衡手下真有和尚吗?你还别说,他的军队真的有一个花和尚,为什么说他是个“花和尚”呢?因为这个和尚他真的有媳妇。



种世衡手下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和尚是叫法崧和尚,他的事迹在历史上十分有名,而且他的各种行为与鲁智深也不符,因此他并不是鲁智深的原型。

真正的原型是另一个人,此人并未在历史上留下名字,只留下了一个绰号“花和尚”。



关键是这个“花和尚”的媳妇,他的媳妇也没有留下名字,只留下了一个绰号叫“一丈青”。这“一丈青”在水浒里不就是扈三娘吗?

如果这两个名字同时出现,那基本就能确认他们的身份了。



施耐庵与罗贯中这对师徒,写起小说来确实有些类似。

他们其实都比较尊重历史,他们的创作也是在历史上进行改编,然后再加上一些自己的理解。像杨志这种靠门路的小人,施耐庵便让他在小说里倒霉,让他诸事不顺。



而像李逵这样投敌之人,施耐庵就让老虎吃掉他的母亲。其实施耐庵也是在利用这件事影射北宋的现实。

李逵的母亲就是北宋,老虎就是金国、辽国、西夏、吐蕃等国家,李逵为了一碗水(小利),就离开了母亲(祖国),最终导致母亲被吃(北宋灭亡)。

《水浒传》的内容虽然很“通俗”,但是其中的隐喻和影射却没有那么简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