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郭青)
近日,武汉作为健康城市建设样板亮相“共建健康家庭 共创健康城市——2025健康中国 我们行动”启动仪式。武汉市计划生育协会秘书长任艳军在活动上系统介绍了武汉健康城市建设经验及家庭健康工作路径,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可参考的实施方案。
如何建设建成全国健康城市?武汉给出“四个坚持”的答案:坚持政府主导,强化顶层设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健康武汉2035”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全民共建”的工作格局;坚持共建共享,凝聚社会合力,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健康城市建设,鼓励企业、社区、居民、学生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健康促进活动,2024年武汉市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到94%,学生体质优良率达到53.24%;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难点,针对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如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癌症等,开展了“323攻坚”等一系列专项行动,慢病过早死亡率实现三连降;坚持科技支撑,创新服务模式,利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依托武汉市全民健康一体化管理平台、“健康武汉”APP,整合预约挂号、疾病筛查、个性化健康提醒等功能,利用大数据向市民精准推送服务。
武汉市计划生育协会秘书长任艳军在“共建健康家庭 共创健康城市”圆桌对话环节表示,家庭作为社会健康的最小单元,成为政策落地的关键切口:全市累计培养4800余名家庭健康指导员,打造“武(五)育健康”服务品牌,覆盖孕产妇、儿童、青少年及老年群体的多元化需求;依托社区网格化服务网络,组织健康技能培训、亲子健康活动等千余场,惠及超40万人次,有效推动健康行为从“个人自觉”向“家庭共行”转变。
据悉,武汉市正在努力构建“政府-社会-社区-媒体”共治链。2025年,武汉响应国家健康素养三年行动号召,持续组织健康素养大赛,面向高校、企业、社区设立赛道,由政府提供资金支持,疾控中心等公共卫生机构承接专业化服务,媒体充分宣传,辐射数百个社区,不断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未来将进一步尝试健康素养培育动能,推动健康治理从“政府输血”转向“社会造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