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7日,武汉一位垂钓爱好者@路路拟饵,在府河钓鱼时发现不同寻常的一幕:

河边的石头缝隙中,河水黑得和墨汁一样,和远处的清水显得有些“泾渭分明”。走近一看,全是密密麻麻的小鱼。





这些鱼群黑压压一片,已经把河水给“染黑”了。钓鱼男子随后捞了一下,就能捞到十多条小鱼。

这到底是啥情况?钓鱼男子觉得不可思议,便随手拍了一段视频发到网上,并配文称:“府河水质变好后,看着成群的小鱼顶水。”



从镜头中可以看出,河边全是鱼群,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小蝌蚪,结果男子捞了一下,才发现全是扎堆在一起的小鱼苗。

从男子发的视频大概可以判断出来,这些鱼苗应该是鲢鳙幼鱼,体长在5厘米左右,应该刚孵化出来没多久。



看到这一幕,不少网友十分感慨。

一位湖北网友是说道:“这么多小鱼,我们湖北钓友真幸福啊,看到这一幕我很自豪。”



确实就像上面这位网友说的一样,湖北的鱼类资源在全国数一数二,这里的钓鱼爱好者数量也很多,而且长江也对他们开放了休闲垂钓,这对其他地方的钓友来说,是难以比拟的!

另一位陕西钓友表示:“俺一个钓鱼佬,看到这种情况第一反应就是保护好它们。”



还有网友补充道:“每个钓鱼佬都想让它们快乐地长大……”

钓友们看到这些小鱼,似乎已经在展望一两年后的快乐生活,当这些鱼苗长成大鱼之后,武汉的垂钓资源,估计又会上一个新台阶。

对此,一位湖北本地网友一语中的:“钓鱼佬们狂喜,武汉网友一定要保护好这些鱼苗,来年爆护就靠它们了。”



由此看来,钓鱼佬们的狂喜是有原因的,他们把“爆护”的希望,全都寄托在这些鱼苗身上了,都希望能保护好它们,避免被人被捞走了。

对此,还有网友呼吁:不要放定位,以防有人一网打尽。

对于网友的担忧,小编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太大,府河属于通江水道,是鲢鳙鱼群洄游产卵的重要通道,沿河肯定布置了摄像头,加上长江不能生产性捕捞,谁也不会如此无底线,去捞这些小鱼。



那么,为何近期府河会出现这么多鲢鳙的鱼苗呢?小编认为有两种可能。

第一,就是鲢鳙鱼群刚产下不久的鱼卵孵化长大了,每年4-6月份是鲢鳙鱼群产卵的季节,当水温超过20度的时候,它们就会洄游产卵,这些小鱼就是它们刚孵化的幼鱼。

第二种可能,这些鱼苗是人为增殖放流的。



为此,小编在网络上查询了一下,发现府河确实有放流鲢鳙鱼苗的传统,每年4-6月份,武汉当地都会在府河放流大量鱼苗。

2023年放流了450万尾,2024年放流了500万尾。

2025年的放流信息目前还没查到,但结合府河边出现黑压压的鱼群,至少也是百万尾的级别。



这些黑压压的鱼群,大概率就是人为放生的鱼苗,被投放到自然河流后由于应激反应,暂时在河边扎堆。

等这些小鱼适应水情之后,应该就会分散游走。

对于钓鱼人来说,这次鱼苗聚集简直是 “提前剧透”。按照鲢鳙的生长速度,鲢鱼一年能长1-2斤,鳙鱼稍微慢一点,但两年后也能长到3斤以上。到时候,府河会不会变成网友们的 钓鱼胜地呢?

钓鱼佬们可能已经开始想象了:连杆不断。



其实,府河一直就是武汉钓友们最熟悉的钓点之一,这里的鲢鳙数量较多,且体型很大,每天都有不少垂钓者来这条河里下竿。

不过,钓友们可不能急功近利。钓鱼圈有句话叫 “放小钓大”,像1-3斤的鲢鳙,其实都还是“鱼苗”的标准,钓友们就算钓获之后,也要及时放流。

只要大家都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学会合理放流渔获物,长江流域的鱼类资源肯定会越来越多,到那个时候,“爆护”不是迟早的事情吗。

如果垂钓资源毁了,你手里的竿子再贵也是白搭。所以,武汉的网友们,一定要保护好这些鱼苗,不要随意打捞,它们就是未来生态的希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