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毕业后进入机关工作,摸爬滚打已有十几年,现在当上了副县长。
这些年,李军全心扑在工作上,算得上是个心无旁骛的好干部。
为了晋升与前程,许多私人感情也被他抛到脑后,逢年过节,他也只在电话里与家人问个好,实在抽不出时间回去。
母亲虽然催他多回家看看,但也明白儿子为官不易,也不忍过多责备,只盼儿子在高位上记挂着老家亲人,那也是她最大的心愿。
最近刚忙完一个项目,难得有几天空余时间,李军抽空回了趟老家。
亲戚朋友得知消息,都纷纷来到李家拜访,李军一时间受宠若惊,也乐于与大家重温往日时光。
然而,热烈的问候背后,李军发觉亲戚朋友们的目的不仅是叙旧那么简单。
他的堂兄来找他,说村子的公路维修资金一直申请不到,希望李副县长去帮忙。
李军看着堂兄,有些为难地说:“公路的事我可以去了解一下,但拨款不是我能决定的,这要看上级部门的意思,我会尽量帮忙联系相关人跟进,但也不能保证一定能拨下来。”
堂兄闻言,急忙说:“副县长您说的是,能帮忙跟进我们就感激不尽了,毕竟是您本村的人,我们村子的要求也不多,您尽量帮帮忙就是了。”
李军知道,堂兄说的不无道理,作为本地人做了官,村里的要求总难以推脱,他只得应下,说会尽量找机会跟相关人士沟通。
堂兄得了他的保证,高兴地加了一句:“那我们就等副县长您的好消息了!有您这样的人才在,我们村子不愁没出路。”
堂兄还在家里寒暄,本家二叔又来了。
本家二叔过来说,自己接了一个项目,迟迟结不到工程款,让他帮忙协调一下。
二叔也是一番感慨李副县长的话语加盟请托,让李军难以拒绝。
紧接着小学同学也来找他,帮忙孩子考编的事,这个同学更是说起“同窗情谊”来,让李军无从推诿……
一时间,李家沸沸扬扬,让李副县长应接不暇,这些熟悉的面孔,带来的却是李副县长没想到的烦扰。
他虽不介意为老乡亲情拉拢,但也不愿意让人觉得自己当了副县长,就应该满足所有的要求。
在老家住了两天,李军已觉人情债累累,各种嘱托让他有些不知该如何是好,这原不是他回家的初衷。
母亲看李军为难的模样,说:“他们找你办事,总归是好事,看在亲戚里道相交多年的份上,你也别太过推脱。”
“不过,要帮也得有个限度,有些事你也不必太过介入,省得人家觉得你作威作福,也不好看。”
李军知道母亲的话有道理,说:“娘,我明白您的好意,我不会推脱掉给老亲们帮一下小忙,但有些事也确实不便多管。”
“我做了官,心意倒没变,就是要为老百姓办实事,但要是让人觉得我是可以随意利用的棋子,那也不是我想要的结果。”
“等明天我回去了,你就告诉这些老亲们,有些事还需按部就班,我也会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帮忙的。”
母亲笑着说,“你也是靠自己一步步爬上去的,官也不是人人都能当的,他们心里有数,你就安心工作,把更多心思放在真正的事上吧。”
李副县长听母亲这番话,心里也宽松了不少。
两日后,李副县长便匆匆返回县城。
看着熟悉村庄渐渐远离,他心里忽然有了一个想法:一定要把父母进到城里,老家能不回还是不要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