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心血管中心心脏超声诊室,一对夫妇紧紧握住袁振茂主任的手,泪水夺眶而出。“你的肺动脉高压能治,做个手术就OK!”这句坚定的话语,如破晓的曙光,瞬间驱散了他们心头的阴霾。
抽丝剥茧,找到疾病真相
这位丈夫因为胸闷气短四处求医,已经多次在外院超声检查诊断为肺动脉高压。医生说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目前尚无法完全治愈,只能通过多种治疗手段控制病情、缓解症状。这种诊断结果让他们夫妇几近陷入绝望。袁振茂主任凭借敏锐的临床直觉与深厚经验,将目光锁定在罕见的先天性结构异常上。
“二尖瓣瓣上环,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属于二尖瓣狭窄的特殊类型。这种多见于儿童的罕见病,在成人中极容易漏诊,但患者的症状与影像细节都在提示我们:肺动脉高压只是表象,我们必须追根溯源。”他带领团队抽丝剥茧,最终通过精准诊断锁定“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的真正病因——并非无法根治的原发性疾病,而是可通过手术解除的二尖瓣瓣上环狭窄。
心外科手术的成功与术后肺动脉压的即刻回落,最终印证了他的判断。“医学的魅力,在于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不寻常’。”袁主任常说,这种对“罕见”的执着,源自他一次又一次深入基层筛查的积淀。作为“心佑工程”核心专家,他的足迹遍及偏远地区,在无数次与“疑难杂症”的交锋中,炼就了“看一叶而知深秋”的诊断功力。
“孩子心脏正常,放心生下来”
诊室里,另一段故事同样令人动容。六年前,一位孕妇在24周产检时被建议“放弃胎儿”,只因超声提示“胎儿心脏异常”。走投无路之际,她慕名找到袁振茂主任。“把报告给我,我们仔细看看。”整整40分钟的超声评估,袁主任隔着妈妈的肚皮,在不停挪动的“拇指盖”大小的胎儿心脏上,进行了全面且细致的心脏超声检查。
外院检查的结果是右心室横纹肌瘤,袁主任发现只是变异的调节束,也就是长得粗大了一点,并不影响心脏正常发育。“孩子心脏发育正常,放心生下来!”听到这句话,孕妇当即留下了眼泪,瘫软在丈夫的怀里,“主任,看了这么多家医院,都说让我们放弃。现在我们相信您!”
袁主任用精准的技术与温暖的耐心,为这个尚未降临的生命亮起绿灯。宝宝顺利出生后,袁主任再次为其进行心超确认,结果不出所料,宝宝的心脏一切正常。
如今,当年“建议放弃的高危胎儿”已是一个活泼健康的6岁男孩。这位母亲还经常逢人就夸袁主任的正确诊断挽救了孩子一命。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认真对待,哪怕只有1%的希望,我们也要付出100%的努力。”袁主任常说,医者手中的超声探头,不仅是诊断工具,更是托举生命的“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