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上次脚踝做完手术后恢复得很好,我都开始打篮球了,前课间活动时被同学踩了一脚,踝关节肿了,痛得走不了路......”在运动医学科门诊,13岁的学生彭彭(化名)因为踝关节肿痛前来就诊,医生表示,脚踝受伤不见得就是“踩一脚”造成的,导致脚踝反复扭伤的原因很可能是“距腓前韧带损伤”。

据了解,彭彭曾在2024年10月因踝关节反复扭伤,慕名来到长沙市中心医院运动医学科的踝关节痛专科门诊就诊,主任医师余敏接诊检查确诊孩子为距腓前韧带断裂,之后为彭彭进行了距腓前韧带修复术。孩子经过系列康复训练,可以开始简单的体育运动。


今年4月30日,彭彭在课间活动时,被同学踩了一脚,随后出现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彭彭家长立即电话咨询余敏医生,余敏通过电话指导家长采取制动、冰敷等急救处理,随后入院治疗。经过检查,确诊为彭彭为距腓前韧带再次发生断裂,立即为孩子进行距腓前韧带重建手术治疗。彭彭术后恢复良好。

余敏介绍,人体所有关节中,位于最下方的“踝关节”是承压最大的关节之一,并且,它需要在各种运动中灵活应对变化,因此,很容易发生扭伤。距腓前韧带位于在外髁前下方的凹陷处,主要功能是防止踝关节前移、内旋和内翻,是最薄弱、最容易损伤的结构,其撕裂的发生率约为踝关节损伤的70%。如果崴脚后不重视,未进行治疗或认为不疼就是康复了,继续进行高强度运动等,会让本就受损的踝关节和周围韧带“带伤上阵”,导致踝关节稳定性进一步下降,让患者陷入“扭伤—不稳—运动—再扭伤”的恶性循环。

余敏提醒,约70%的踝关节扭伤,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发展为慢性的踝关节不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习惯性崴脚”,所以发生踝关节扭伤后,现场正确的急救处理非常重要,简单来说应当遵循“PRICE原则”。

Protection :保护——使用石膏或者支具保护,使伤处不受进一步伤害。

Rest :休息(制动)——停止活动,避免患侧下肢负重。

Ice :冷敷——冷敷肿痛部位(冰块、冰袋、冷制品等)10~15分钟,每天数次(可每2小时一次),注意不要让冰块直接接触皮肤,以免引起冻伤。

Compression :加压——可以使用弹力绷带加压,阻止继续出血、预防严重的踝关节肿胀,在踝关节肿胀消退前不建议使用粘胶支持带包扎固定。

Elevation:抬高——尽量将小腿和踝关节抬起高过心脏水平(比如,躺下并在腿下放置几个枕头)。正确的抬高下肢方法应该是:踝关节超过膝关节,膝关节超过髋关节,髋关节超过身体水平位。

余敏强调,距腓前韧带虽小,但功能却很关键。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踝关节及距腓前韧带,运动前应做好热身,穿合适的鞋子,在不平整的路面行走时要小心,避免高强度运动和外伤,降低崴脚风险。崴脚后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十分重要,严重扭伤者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检查和治疗,别让小小的崴脚成为影响生活的大隐患。

潇湘晨报记者梅玫 通讯员石颖钰 朱文青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