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每到立夏前后,我都觉得自己仿佛进了“水果大观园”——荔枝、杏子、榴莲,各色新鲜水果刷刷往摊上跑。说真的,这几年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为啥这仨一上架,价格有时候像坐过山车?一会儿天价,一会儿促销,有时买到嘴里却还未必合口。更关键的是,咱家老一辈天天念叨:吃这些可得悠着点,不然脾胃遭殃、还容易上火。我一开始真没往心里去,年轻人嘛,总觉得“上火”“伤脾胃”都是老话,顶多喝点凉茶对付一下……直到自己有那么几次吃痛快了,身体真给敲了警钟。


很多人像我一样,看到水果琳琅满目就两眼放光,但哪个该吃,哪个该歇歇,其实还真有门道。我觉得,趁着这个时节,咱们好好聊聊这仨“顶流”水果,既满足嘴巴,也不伤身体。

挑荔枝要选色泽红润、颗粒中等的(太大的反而可能“水分充气”);用手轻轻捏,结实有弹性最妙。太红的未必是熟,尤其表皮带点黄褐色的,反而香气更浓。还要避开那种皮上全是汁的,那是放久了。想买便宜货我建议等过了头茬上市,第二波价格稳下来味道还更甜。大超市靠谱,差点的零头小摊偶尔会有“隔夜馊货”,可得擦亮双眼。


说完荔枝,说说杏子。杏子的“温热”属性可能和果酸高、纤维厚有关。儿时大人就说:肚子不好的小孩少吃,大人吃多了上火。难怪《本草纲目》还说多食伤脾……更妙的是,有些小摊用大塑料袋一兜装的,其实里头从头到尾熟化度能差十万八千里。一不留神挑了冒充货,大个头的全寡淡青涩,颜色花的反而甜美欲滴。我的经验,买时捏一捏,如果软硬适中,色黄带红晕,一定要果香扑鼻,不然多半是成熟催的。

价格上,杏子和荔枝有点像——刚上市时贵得吓人,轻松二三十块一斤。过一个月掉头降到个位数的也不少。杏子的损耗高,熟透后极易坏,摊贩当然“加价回血”,谁让它保质期短,存货风险高呢。


说到最有争议的“重口味王者”——榴莲。只要你不是鼻炎患者,路过水果摊三米就能闻到那一股子奇特香味。有爱的人分分钟一掰开就挖着吃,怕的人甚至会专门换道走。我呢,属于“路转粉”——小时候避之唯恐不及,后来被朋友“洗脑”后居然开始回购。

榴莲容易上火不是神话。我有段时间图爽,一次性嗦掉半个,别说胃了,连嗓子都发紧。那种全身热乎乎、嘴里像被火炙烤的感觉,老广们说得对。家里有老人、孩子、火气重的体质,一定要小口解馋,别想着“挑战极限”。


最后用我的小经验总结一下:
——新鲜水果要挑要选,价格不是最高就是最好,找对成熟时令和靠谱渠道才不翻车;
——嘴馋可以,但千万别拼量,尤其是你有上火、肠胃不佳、年龄偏大偏小的情况下,悠着点;

说到底,吃水果这事,吃个开心、吃点仪式感就好,别为了一时新鲜疏忽了自己的小肚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