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上旬,在浦北县茶叶主要产区——福旺镇坡心村,六万群山巍巍连绵,环抱着头峰顶茶场,海拔500—700余米的茶园迎来忙碌的春茶采收时节。
陈桂珍翻晾新采的茶叶
自治区级非遗项目“福旺坡心茶制作技艺”传承人陈桂珍,在等待茶农采摘鲜叶的间隙,回忆了她四十余年的“守山”过往。1981年,16岁的陈桂珍来到头峰顶茶场,开始采茶,学习制茶。由于当时交通不便,陈桂珍鲜少回家或外出,大部分时光都是在茶场埋头苦干,从起初的为了填补家用,潜移默化中她已经爱上这“高山茶叶”,和丈夫葛儒彪的爱情也在此时开花,儿子葛明其在茶园里快乐成长。她的青春,充盈着茶香。
采茶、制茶、喝茶……陈桂珍和家人勤劳地守着茶山,日复一日过着幸福平凡的日子,无奈茶叶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乡镇企业日趋衰落,坡心茶面临日渐萎缩的难题,不少茶农选择外出务工,当时的陈桂珍也时常面露愁容。她说:“2009年,我儿子还在外地读大学,知道家乡茶产业发展困难,特地回来成立了合作社,第二年一毕业就回来帮我们做茶卖茶了。当时他也很辛苦,但也只能继续努力,如引进特色优良的茶树品种,还有外出学习更多种茶、制茶知识等,在我们福旺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终于发展起来了。”
2021年,福旺镇党委、政府投资铺设了约2公里的产业路,让乡村振兴之路延伸至高山深处的群众家门口和茶园。同时充分挖掘知青文化,指导和支持茶场改造民宿、建设厂房,并成立了党支部,探索“产旅融合”和“党建+”发展模式,生态茶园面积由2021年初的200亩,扩种到如今的960余亩,年茶青产量近6吨,总产值超300万元。谈到现状,陈桂珍喜笑颜开,她自豪地介绍:“我们这里常年云雾缭绕、山泉潺潺,还是广西第一个‘知青文化园’,成为旅游景点了,春节有1万人过来玩。又有茶叶、又有旅游,村民都能来工作赚到钱,每年还有村级集体经济的分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里是生动的写照。”如今,茶场能提供40个“家门口”就业岗位,辐射带动周边50多户村民种茶,帮助村民人均年增收3—5万元。
此外,头峰顶红茶荣获中华茶奥会茶叶品评大赛(茶王赛)红茶组银奖、福旺坡心茶制作技艺入选自治区级非遗项目、头峰顶茶叶获越来越多的茶客青睐等等,都让陈桂珍满怀欣喜,四十余年的“守山”之旅,成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真实写照。
▍图文来源:钦州日报
▍图文整理:宣传和对外交流科
▍文中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做公益分享, 如有侵权,请联系文旅君署名或删除。
(钦州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出品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