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山东蒜地飘着土腥味,老张蹲在地头狠嘬旱烟。蒜秆堆成小山没人问,昨儿拉去镇上,批发商说“1斤给8毛,爱卖不卖”。
他掰着皲裂的手指头算:化肥种子人工合1块2,这价等于倒贴钱。同村老李更惨,去年囤了50吨蒜等涨价,冷库租金一天好几百,现在不得不低价抛。
“蒜你狠”成了“蒜你愁”,市场里的价格像坐过山车。惠农网有人挂1元甩卖,京东却标3块9毛9,中间的差价把农民晾在半空。云南紫皮蒜还卖4块,咱山东大蒜咋就跌成这样?
批发商说今年产量多,餐饮业不景气,可地里的蒜不等人,烂了更亏。有种植户咬咬牙雇人挖蒜,算下来每斤倒贴3毛,不挖全砸手里。
村头小卖部老板说,往年这时候收蒜车排满路,今年连个三轮都少见。“清明蒜怀胎,端午蒜下台”,老辈传的农谚没变,市场却跟人较劲。邳州蒜能卖4块3,咱金乡蒜咋就低人一等?
是品种差还是渠道少?冷库老板催着续费,种植户蹲墙根叹气:借的贷款还没着落,秋播拿啥本钱?有人说怪跟风扩种,去年价高都抢着种,今年扎堆上市自然供过了头。
可农民想不明白:行情就像六月的天,咋能说变就变?超市里蒜米卖22元一袋,咱地头蒜连零头都够不着,中间的利去哪了?
镇农技站老王说,得搞订单农业,可散户没渠道,签了合同也怕被压价。
看着满地蒜,老张突然笑了:“笑自己傻,去年借钱扩种,想着多赚点给娃娶媳妇。”这一笑比哭还难受,旁边老李狠狠踢了块土疙瘩:“明年打死不种了!”可真不种了,万一价又涨起来咋办?
农民赌不起,也输不起。市场这只手看不见摸不着,丰收了未必能增收,老天爷给面儿,市场不给面儿。有人说该建冷藏库搞深加工,可建库的钱从哪来?
小户根本投不起。“蒜价如秤砣,压弯农民腰”,这坎儿咋过?谁能给指条明路?
老张把烟屁股按进泥土,站起身拍拍裤腿:“今晚再去镇上转转,便宜点总比烂了强。”他的背影混在暮色里,像根被晒弯的蒜秆,在风里晃啊晃。咱农民种地,靠天也得靠市场,可这市场的脉,咋就这么难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