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系AI生成)
AI、算力拉动液冷服务器需求快速增长,使之成为热门炒作概念,相关概念公司股价一路攀升。其中作为典型的川润股份(002272.SZ),近一年内股价涨幅高达75.59%,期间虽经历大涨、大跌,但炒作势头仍不减半分。五一节后首日,液冷服务器板块震荡拉升,川润股份再次直线涨停。
需要注意的是,川润股份业绩与其股价走势却完全背离,2024年公司净亏损1.16亿元,并且这一亏损态势已延续至今年一季度。面对这样的业绩,公司在6日举行的业绩说明会上对于投资者何时盈利、预防坏账和存货高企等较为敏感提问,大多都是援引年报中的话术或是较为笼统的说法给与回复。
不过从一季度公司的业绩来看,2025年公司扭亏的道路并不平坦。
被爆炒的“液冷”业务尚在孵化中
2024年,川润股份实现营收15.97亿元,同比减少4.01%;实现归属净利润-1.16亿元,同比降幅为81.91%;实现扣非净利润-1.25亿元,同比下降77.08%;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亿元,同比减少247.46%。
对于业绩下滑,川润股份在年报中指出,在市场需求和行业波动影响的情况下,公司调整了销售策略,更加关注订单毛利水平,对订单结构进行了优化,营业收入有所下降。
笔者注意到,2024年是川润股份连续第三年扣非净利润亏损,且年度亏损额持续加大,而核心业务收入的下滑,是造成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
2024年,公司主要产品中除清洁能源装备及解决方案(余热、生物质发电锅炉、电站)营业收入同比上年实现26.71%的增长外,其余新能源流体系统(风电、光热、储能、工业)、液压元件(液压油缸、液压泵及马达、过滤器)、储能装备及系统集成、流体工业技术服务、数字化供应链智造服务营业收入均同比下滑。
其中,下滑最大的为数字化供应链智造服务,同比减少93.6%,其次是储能装备及系统集成同比下降39.65%。营收占比第一的新能源流体系统(风电、光热、储能、工业)收入同比下滑13.7%,收入占比从上年度的50.35%下降为45.28%。
当然,川润股份股价异常波动背后是市场对其液冷业务的高度期待。据披露,公司去年加大了研发投入,其在液冷技术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成功开发多款标准机型,并实现服务器浸没式液冷产品的“零”突破,持续获得国际国内客户订单并交付。
但目前来看,上述技术成果还未能有效转化为实际效益。
2024年11月,川润股份曾经在股价疯涨期间对外披露相关服务的情况。当时,公司方面表示当前液冷产品销售收入占比不高,募投项目“川润液压液冷产品产业化及智能制造升级技术改造项目”尚持续建设投入中,受产业政策、市场需求、行业竞争等因素影响,项目建成后产出情况存在不确定性。
截至2024年末,前述募投项目投资进度仅5.69%,距离投产仍需较长时间。
强化合同履约机制预防坏账
根据年报,2024年川润股份对应收账款基于账龄分析组合计提了坏账准备,并对客户信用风险特征发生变化的进行了单项计提,导致信用减值损失较上年同期增加。此外,公司对子公司川润物联持有的部分投资性房地产计提了资产减值损失,进一步拖累了公司业绩。
具体来看,截至2024年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12.78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为34.18%,公司相应计提坏账准备1.51亿元,这些资产减值损失的增加,也导致了公司经营业绩对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随着公司业务拓展,应收账款余额增加也意味着公司坏账风险增加。对此有投资者在业绩说明会上询问公司计划如何预防坏账时,公司董事长罗永忠回复称,公司将采取多种措施:比如公司将强化合同履约跟踪机制,对长账期项目实行“一单一策”动态监控,结合客户经营变化提前预警;及时跟进项目进展,沟通回款进度,将应收款项催收工作落实到责任人。同时对恶意拖欠客户,法务团队将协同专业机构快速介入,通过诉讼、资产保全等法律手段维护公司权益,同时探索应收账款保险等创新工具分散风险等。
另外,截至2024年公司还因存货周转率过低引发存货堆积备受质疑,对此公司财务总监王琳表示,“公司的存货规模根据订单量、交货周期等因素综合决定,受行业特性和市场需求波动影响,订单到收入的转换需要一定的周期,我公司存货周转率趋于行业平均水平,不存在存货严重堆积。未来公司也将持续优化存货管理,降低整体存货规模,提高资产周转率。”
总体来看,川润股份在2024年虽然在国际业务和液冷技术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整体业绩表现不佳。今年一季度,公司盈利能力持续下滑,虽然在前三个月实现营业收入3.12亿元,同比增加9.44%,但公司净亏损2798.51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额扩大56.25%,扣非净利润亏损2744.58万元,同比下降28.55%。
从目前来看,如果公司未能在业务上实现较大突破,2025年公司扭亏难度不小。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杨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