瘫痪兄长连翻身都做不到,弟弟却开着跑车泡酒吧?真是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2025年5月,上海浦东检察院公布了一起案件,撕开了人性最丑陋的裂痕。2019年李震在上海某保安公司担任队长,在一次返岗途中遭遇车祸,导致高位截瘫,被鉴定为工伤一级伤残,每月可领取近1.6万元的工伤保险金。
但是由于保安公司招聘年龄限制(不超过45岁),李震当时借用了弟弟李东的身份证办理入职,因此工伤保险金是直接打入李东的银行卡。2024 年,上海社保中心核查的时候发现李东长期没有进行身份认证,而且他银行账户里资金流向很不正常。浦东检察院参与调查之后,发现李东一家四口没有正经的收入来源,却能在老家盖起三层小楼,更过分的是,他的儿子居然开着红色奔驰敞篷跑车招摇过市。
讽刺的是,买跑车的首付款,正好是李震的交通肇事的赔偿款。而真正的工伤受害者李震生前只能躺在硬板床上,无人照顾,2021年,李震因为长期无人护理、褥疮感染,在漏雨的破旧老宅中病逝。可李东却把这事儿瞒着,冒领保险金,一共领了 58 万块。而这种"用亲人苦难换富贵"的行为,已经从家庭纠纷升级为诈骗罪,2025年3月,浦东检察院以诈骗罪批捕了李东。根据《刑法》规定,诈骗公私财物50万元以上,法定刑期十年起步。
但比法律审判更残酷的是伦理拷问。有村民透露,李东被捕前曾嚣张说:“花自己卡里的钱犯什么法?”而办案检察官在老宅找到没有拆封的8元导尿管时,忍不住落泪:“这些钱但凡有一分用在哥哥身上,他都不至于走得那么惨。”
说到底,这起案件暴露的不仅是人性的贪婪,更是制度的疏漏。工伤保险金发放机制中,受益人身份核验很多都依赖申报材料,动态监管长期缺位。社保部门往往在年度核查时才通过电话、信函确认生存状态,这就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所以,相关部门是不是可以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对接公安户籍、医疗等系统,实现受益人状态实时更新;引入人脸识别、指纹验证等生物技术,要求定期到指定地点完成生存认证,让“李震”们的悲剧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