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6日是第27个世界哮喘日,今年的主题聚焦“让吸入治疗惠及所有哮喘患者”,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并重视吸入治疗在哮喘管理中的关键作用,推动吸入药物的规范使用和普及。记者在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举办的“世界哮喘日”专题义诊活动现场了解到,“吸入治疗”对于很多哮喘患者来说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区,这些都不利于哮喘患者接受更优质的诊疗服务。



患者对吸入治疗的五种常见误区

肺病科(呼吸内科)方小谦副主任医师介绍说,哮喘患者在吸入治疗时,常存在以下五种误区:

1、症状缓解即停药:部分患者认为不喘就是痊愈,擅自停药或减量。实际上,哮喘是慢性气道炎症,即使症状消失,炎症仍可能持续存在。随意停药会导致炎症反复,增加急性发作风险,甚至造成肺功能不可逆损伤。

2、谈“激素”色变:其实吸入激素属于局部用药,全身吸收量极小,长期使用安全性较高。若因担心副作用拒绝用药,反而可能因炎症失控导致更严重后果。

3、使用方法不规范:一些患者存在吸入操作错误。例如未摇匀药物、吸入后未屏气、忽略漱口等,导致药物沉积口腔或无法到达肺部,影响疗效。不同装置使用方法差异较大,需要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学习操作。

4、忽视定期复诊:部分患者用药后不随访,导致无法及时调整剂量或识别潜在问题。哮喘治疗需根据肺功能、症状变化动态评估,擅自长期固定用药可能掩盖病情进展。

5、混淆药物作用:将支气管扩张剂当作抗炎药长期单独使用。这类药物仅能缓解症状,无法替代激素控制炎症,过度依赖可能加重气道高反应性。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急救药物(如沙丁胺醇)与维持治疗药物作用机制不同,前者不能作为日常用药过度使用。规范治疗需医患配合,通过正确吸入技术和定期管理实现疾病控制。

“一老一小”科学用药有讲究

对于哮喘患儿,儿科主任医师吴永东提醒,部分家长会在症状缓解后自行给孩子停药,这可能导致炎症失控、肺功能的不可逆损伤,患儿需定期复诊并根据医生指导调整用药方案。

对于老年哮喘患者,老年病科副主任中医师沈波提醒,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可直接作用于气道,既能有效控制炎症,又能减少全身副作用,是老年患者的首选药物,联合使用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可提升肺功能,但需严格遵医嘱控制剂量。此外,老年患者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用药前需主动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药物,避免药物冲突。

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为身体构筑双层屏障

肺病科(呼吸内科)方小谦副主任医师介绍说,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整合了双方优势的医疗模式,就像为身体搭建起“速效救急+长期防护”的双层屏障。比如吸入治疗后5-10分钟就能快速扩张支气管,缓解窒息感,此时配合中医耳穴埋籽等中医特色护理,有助于增强平喘效果:吸入糖皮质激素能直接抑制气道炎症,但长期使用可能增加口腔念珠菌感染风险,加入扶正类中药不仅能调节相关细胞因子平衡,且激素用量可相对减少;在缓解期,中医“三伏贴”疗法等通过透皮给药刺激有关穴位,可以增强人体免疫系统,再配合八段锦呼吸训练,能有效缓解哮喘症状。

通讯员 杨璞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许倩倩

校对 王丽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