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茶客珍藏的六安瓜片,到高端餐饮追捧的霍邱鹅肥肝;从冬日备受欢迎的皖西白鹅绒被,到养生圈走红的霍山石斛……如今,越来越多的“六安风物”正悄然占据上海市民日常生活的一席之地。

5月9日,2025上海“五五购物节·皋品入沪六安周”活动即将启幕,80余家六安本土企业将携“山珍”与“匠心”再度亮相上海农业展览馆。日前,记者走进这座位于大别山北麓的千年古城,她的振兴密码,似大别山清溪,在传承与创新的沟壑间奔涌出万千气象。

点绿成金 | 叶脉之间的共富密码

谷雨时节,当江南茶山渐归沉寂,六安瓜片的采摘却正迎来高潮。不同于其他绿茶的“明前争鲜”,六安瓜片拥有更长的生长期,茶叶内含物质丰富,沉淀出独有的醇厚滋味。


六安瓜片。东方IC

这种世界上唯一无芽无梗的绿茶,在“中华老字号”徽六茶业生产车间内,历经提摘、炒生锅、炒熟锅、拉毛火、拉小火、拉老火等6道工序,慢慢褪去青涩,焕发茶香。

“我们是上海‘五五购物节’的老朋友了。”安徽省六安瓜片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品牌部负责人鲍正帅笑言,通过前两届活动,不仅提升了品牌知名度,还推动了销售网络从本地向全国的拓展,“朋友圈”越扩越大。“活动结束后,不少经销商就主动联系我们,接洽加盟或经销事宜。”

六安的“绿意”远不止于茶。大别山区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还孕育了霍山石斛、金寨灵芝等1800余种药材,被誉为“西山药库”。

眼下,霍山石斛正绽开淡黄花蕊,茁壮的茎干晶莹剔透,饱含浆汁,与大众印象中炮制后的暗金黄色、螺旋状形象大相径庭。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与现代科技,霍山成功实现了野生石斛的种质资源保护与繁殖,使这一濒危“仙草”重焕生机,成为六安的一张“养生金名片”。


霍山石斛

“2016年,我们就将营销中心设在了上海虹桥。此外,还与上海高校合作,共同推进石斛种植的科技研发。”九仙尊霍山石斛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戴亚峰表示,上海是消费高地,能引领全国的消费趋势。此次他们也将携产品参与购物节活动,希望让更多上海市民认识这一六安特产。

同样来自大别山的“仙草”——金寨灵芝,也将在此次“六安周”活动中亮相。芝神堂药业总经理彭邦宏表示,依托仿野生种植技术和优质生态环境,金寨灵芝已成为推动地方产业振兴的“金钥匙”,“希望借助上海‘五五购物节’,让金寨灵芝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山里的绿意,在这里化为生机与希望。近年来,六安着力培育壮大中药材等优势主导产业集群,加大扶持力度,让一株株“土疙瘩”变身产业“金疙瘩”,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红色基因 | 青山深处的精神印记

如果说绿色产业是六安得天独厚的自然馈赠,那么红色基因则是这片土地厚重的历史印记。

“我们正当青春的年龄/有一个共同光荣的姓名/共青团员/共青团员”,六安金寨红军广场上,共青团团歌随着山风回荡,一场共青团员缅怀烈士、重温入团誓词的研学活动正在这里举行。同学们聆听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故事,深刻感悟“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的红色精神。


红军广场

革命烈士纪念塔正面,刘伯承元帅亲笔题写的“燎原星火”四字,仿佛将时光拉回了那段烽火岁月——六安金寨曾相继诞生12支主力红军队伍,走出59位开国将军,被称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十万英雄儿女血染山河,铸就了革命老区的精神丰碑。

如今,这里不仅是缅怀英烈的场所,也是青年学子的“第二课堂”。“现在来参观的红色研学团特别多,沉浸式体验让红色教育不再停留于课本。”工作人员介绍。

距离红军广场不远,是另一处“地标”——梅山水库。1954年,水库工程动工兴建。由于工程量大、工期较短、修建时又发生了大水,建设任务复杂艰巨。面对困难,工人用扁担挑土、石硪夯基,硬是在没有重型机械的年代,筑起了“水上长城”。梅山水库大坝是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国家一级水工建筑物,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连拱形大坝,俨如一条巨龙横卧青山绿水之间。它不仅是一段艰苦奋斗精神的具象见证,更成为现今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的立体教科书。


梅山水库

红色资源不可再生、不可替代,如何将红色资源保护好、利用好,让红色血脉永续流淌?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红色是六安最鲜明的精神底色。近年来,当地立足独特的资源禀赋,将红色文化底蕴与绿色生态资源相结合,不断挖掘红色资源内涵,持续擦亮“绿水青山、红色六安”品牌,走出了一条红旅融合发展之路。

白羽银丝 | 传统产业的破茧之路

去年初,借着“尔滨”热潮,一场全国范围的“土特产”互送让安徽霍邱鹅肥肝火速出圈。网友也意外发现,六安不仅是全国鹅肥肝主产地之一,还是全国重要的优质羽绒原产地和集散地。

说起养鹅,皖西白鹅品种远近闻名,早在明代嘉靖年间就有文字记载,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当地经过长期人工选育和自然驯化的皖西白鹅,不仅肉质细嫩鲜美,其羽绒更是朵大绒长、蓬松度好、保暖性强,六安也因此有“白鹅之乡”“羽绒之都”的美誉。


皖西白鹅标本

“皖西大白鹅需要300天左右的养殖周期,它的羽绒纤维长、蓬松度高,是高端羽绒制品的优质原料。”海洋羽毛监事会主席余学志介绍。作为集羽绒、羽毛加工、羽绒服饰及羽绒家纺生产为一体的外向型企业,其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地。然而受到美国“关税战”影响,目前对美订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美国客户的无理要求,我们是不会答应的。”余学志说。为了应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企业正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技术创新和品牌升级,争取让皖西白鹅在世界舞台上“向天歌”。“我们正积极转型内销市场,与当地商场建立合作,并通过上海‘五五购物节’等平台扩大品牌影响力。”

当羽绒产业振翅高飞,千年蚕桑文明也在南溪镇重焕生机。如今,这座“丝绸小镇”正以桑为媒,将乡村振兴的蓝图织入文旅经纬。

走在丁埠村,触摸着砖墙与木门上的旧日痕迹,仿佛能感受到老屋“皱纹”里藏着的往昔烟火气。之前,随着年轻人逐渐搬离,大量房屋因长期闲置渐渐破败。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南溪镇在打造丝绸小镇暨乡村振兴示范样板的过程中,将老房子活化利用。那些濒临倒塌的民房、县级文保单位、废置校园等闲置资源得到了修缮,并交给专业第三方公司打造成民宿进行运营。目前民宿一期、二期共有34间客房,主要客源覆盖合肥、皖北及长三角地区。寒暑假和节假日期间,入住率基本能达到100%,周末也能达到80%左右。“三期正在建设中,预计五月中下旬对外营运。”丁埠村党支部副书记曾晓波说,希望将来有更多上海市民来丁埠村寻找诗与远方。


南溪镇丁埠村

积极探索旅游与文物活化利用深度融合,进一步丰富红色文化旅游消费新场景,提升农副产品附加值……南溪镇丁埠村的转型正是六安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从千年茶香到革命薪火,从白羽轻扬到文旅新篇,当大别山的风物跨越地理界限,与长三角的脉动同频共振,这座千年古城的复兴故事,正酝酿出愈发醇厚的发展回甘。

原标题:《红基因+绿生态=?这个革命老区正在做一道“破圈方程式”》

栏目编辑:吕倩雯 题图来源:六安供图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黄佳琪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