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还有这么一个操作,真是开眼了。



比如在国内高考成绩不佳,考不上名牌大学,没关系,只要家里有钱,就可以花11万元人民币,全家办一个像几内亚比绍等小国的护照,身份立马就成外国人了,孩子回来就成了留学生,国内985名校任意上!

事情比我原来了解的更简单快捷。

我知道东北有一对小夫妻,他们算计着将孩子生在国外,等到18年后,孩子就可以免试进入清华大学,还能领到上百万的助学金。

原来两口子旅游结婚去了越南,遇到了一位越南留学中介,告诉他们如果你们生孩子后,我可以给办越南户口,10万元人民币就能搞定。



孩子有了外籍身份后一切都好办了,按照有关政策,只要父母一方是中国国籍,孩子就还是中国孩子,就算有了外国国籍,大使馆也会发给他一本旅行证,在中国长住也算回国,不用签证,还可以上户口,办身份证,上学等享受一切中国公民待遇。

孩子仍然可以在中国享受9年义务教育,等到18岁的时候,高中毕业了,孩子还不用参加高考,可以享受留学生待遇。

到时候孩子可以选择清华大学,也可以选择北京大学,读完本科,接着读研究生,还可以接着读博士,反正有留学生补贴,这一通操作下来,父母不花一分钱,还能够省下一二百万元。

这个办法好是好,但是得等18年才能看到成效。如今还有更快捷的。



最近一份北大医学部2008年的“国际学生”录取名单被扒出,简直让人想不到!

外国留学生名单上密密麻麻全是中文名,国籍栏却写着几内亚比绍等冷门小国。

一个仅有160万人口的非洲国家,竟占了北大医学部当年留学生近一半的名额。

外籍学生到中国留学需要一定的汉语水平,那更不在话下,本来就是中国人嘛,网友调侃:“非洲兄弟的中文造诣竟然如此深厚?”

根据北大医学部官网公示的名单,2007年录取的48名留学生中,25人来自几内亚比绍;2008年54人中,22人同属该国。



更诡异的是,这些学生不仅名字全是中文,且大多填写籍贯为港澳台地区,甚至有人来自美国、加拿大。

原来他们的操作是这样的。

这些家长先在几内亚比绍、瑙鲁、瓦努阿图等小国买一本护照,然后曲线移民香港,这些地方的护照很便宜,五六十万人民币就可以搞定。

于是这些孩子就成了华侨,可以参加侨生联考,要求分数很低。上国内北大、人大等985名校非常容易。、难怪北大医学院,人大经济学院很多外国留学生都是中国名字,他们的国籍都是几内亚比绍、瑙鲁、瓦努阿图等。



更诡异的是,这些学生读了几年后,还能恢复中国国籍,然后再用北大等名校的身份在国内找工作,身上早已经镀了一层金,闪闪发光。

网友算了一笔账:几内亚比绍总人口不过是中国一个小县城,却能“批量生产”中国985名校生,比北京本地考生还容易上岸,简直匪夷所思。

面对质疑,北大医学部说这些留学生“程序合规”:学生持外国护照,且多为港澳台华裔,符合“非中国籍”的招生标准。

至于为何集体选择非洲小国国籍,校方甩锅:“这要问学生本人才知道。”

有网友吐槽:“这哪是留学?分明是披着国际皮的‘高考后门’!”

一名河南郑州的考生家长说:“我们的孩子挤破头考700分,人家花11万换国籍,400分轻松上北大,还讲不讲理?”



对于这种现象,必须要改变了。

第一,这种操作,分明是钻留学生招生政策的孔子。

事件的背后,暴露出中国高校留学生招生的三大漏洞:

1.国籍审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教育部早在2000年就规定,留学生只需持外国护照即可申请,对国籍获取时间、海外居住年限毫无限制。有些人就钻了这个空子。

2.考试放水,筛选形同虚设 。

留学生考试数理化难度仅对标成人高考,中文试卷对华裔毫无挑战。真如河南家长说的那样,400分可以上清华北大。



3.学费暴利驱动高校“装糊涂”。

留学生学费是本土生的7.5倍,名校看中的是钱。

国外大学招收留学生是怎样操作的呢?

法国:领事馆联合教育中心双重审核,重点考察留学计划合理性;

日本:赴华面试笔试,严查经济能力与学习态度;

德国:不承认非正规学历,要求800学时德语证明+入学考试。



他们都比中国高校严格。

4月28日,我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发布《关于对部分国外院校学历学位认证加强认证审查的公告(七)》。

《公告》称,为维护留学人员合法权益,维持留学市场正常秩序,该中心持续关注认证数据及相关举报情况,决定从即日起对有关院校的相关认证申请启动加强审查程序。

确实应该采取严格措施,堵住“留学生后门”!

你对这件事情怎么看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