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际,气温升高
大自然一派生机盎然
正是出门踏青的好时机
然而,各种蛇类也开始频繁出没
出门“遛弯”了
最近市民刘先生反映,他在深圳莲花山公园散步时碰到一条眼镜蛇,当时正在地面上蜿蜒爬行,把他惊出了一身冷汗。
刘先生说,当时他从山顶往山下走,在捷顺亭附近突然看到一条1.2米到1.5米的眼镜蛇。眼镜蛇被惊扰后,立刻把头抬起,直立起身体看着刘先生。刘先生不敢冒然上前,赶紧躲开了。
已发生过多起“蛇出没”
公园提醒
这并不是市民第一次在莲花山公园遇见蛇,2020年,也是在“五一”期间,在公园休闲步道旁的草丛中出现两条体型硕大的蛇,一名公园内的保安人员徒手将其“捉获”。
经确认,这两条蛇约2米长、5斤重,背面黄褐色,身体有不规则黑色横纹,中文学名为南蛇,属于蟒科蛇类,并没有毒性。
此外,在2023年10月
莲花山公园还曾出现过“蛇蛙大战”
战况之激烈让围观群众“惊掉下巴”
一条眼镜蛇狠狠地咬住这只膨胀的蟾蜍,但始终没能把蟾蜍吞吃入腹,二者僵持了一会,蛇就松口离开了。面对如此“激战”,公园管理员却很淡定,表示这种场景他已经见过很多次了。
佛山有市民曾发现眼睛王蛇
在佛山也经常发现蛇出没的身影
据南海公安微信公众号
2024年12月份发布的消息
刘先生在西樵某路口等红绿灯时,一条长蛇突然从旁边绿化带的,石头洞内探出身子,片刻后又迅速缩回洞内,刘先生迅速用手机拍下这一幕。仔细辨认后,发现这蛇竟是带有剧毒的眼镜王蛇(俗称‘过山峰’),于是立刻退到安全区域并报警求助。
随后民警和消防人员尝试通过敲打石头的方法“引蛇出洞”。瞅准时机两边夹击一把夹住蛇头,将其牢牢控制住,并成功拖出,妥善放进笼子。
蛇在气温到达25到30度左右是比 较活跃的,公园环境生态繁茂,蛇出没的几率较高。
被蛇咬后
应该怎么做?
1.
立即远离发生咬伤的区域,遇有蛇咬住不放时,可用棍棒或其他工具促使其脱离,水中被蛇(如海蛇)咬伤者,立即将受伤者移送到岸边或船上,以免毒性发作致淹溺。
2.
几乎无人能够认识所有蛇类,即便常见毒蛇,也可因地域、环境等因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异,给蛇的辨认带来困难。因此,尽量记住蛇的基本特征,如蛇的形态、头型、体纹和颜色等,或拍摄致伤蛇照片以备辨识。切勿企图捕杀致伤蛇,避免二次受伤。
如何分辨毒蛇与非毒蛇?
▲左右滑动查看
3.
蛇伤后的紧张、恐慌等会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毒素吸收。尽量保持冷静,平复情绪,因为部分是“干咬”且中毒症状需要一定时间才发生,及时救治是可愈的。
4.
尽快送去医院是被蛇咬伤后最有效的急救措施,应及时呼叫“120”或当地指定急救电话,快速送往就近医疗机构或有蛇伤救治能力的医院,切忌等到中毒症状发作再送医。
5.
摘掉受伤肢体饰物,如戒指、手镯、手表、脚链、脱去紧身衣袖或裤子等,以免加重局部伤害,伤口可用清水简单冲洗。
6.
活动有促进毒素吸收的风险,被毒蛇咬伤后应尽量全身性制动,尤其受伤肢体制动,可用夹板或就地取材固定伤肢以保持制动;伤者保持坐位或斜靠位,受伤部位或肢体处于相对低位(保持在心脏水平以下),以利减少回心血量,减缓毒素吸收或扩散。
7.
对蛇咬伤患者无绝对安全有效的包扎方法,绷带加压固定、加压垫或加压环有助于减缓毒素吸收,主要适于神经毒类蛇咬伤,也适合部分血液毒类蛇咬伤,谨慎用于中华眼镜蛇、尖吻蝮蛇等富含细胞毒的蛇咬伤,否则可能加重局部坏死。
8.
局部疼痛是蛇伤主要症状,大多无需止痛,严重者酌情给予乙酰氨基酚或阿片类止痛药适当镇痛。
9.
保持气道通畅。如患者恶心,有发生呕吐风险者,应将伤者置于侧卧位或恢复体位;如发生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立即心肺复苏。
10
蛇咬伤急救应避免以下措施:裸手捡拾或触碰看似死亡的毒蛇、等待症状发作以确定是否中毒、用止血带结扎、用刀去切割伤口(牙痕)、企图用嘴吸出毒素、用冰敷或将伤口浸入冰水中、饮酒止痛或喝咖啡饮料、用烧灼等方法处理伤口。
公园草木繁盛
是蛇类常出没的区域
大家在外出游玩时
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防范!
喜欢本文请点击“在看” 让 更多人看到
来源 :第一现场、佛山120、南海公安等
编辑:雷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