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 刘娜
首发公众号 |闲时花开
余秀华老师又骂人了。
余老师这次骂的,是一名叫邬霞的女作家。
邬霞是一个打工妹出身的女作家,和余秀华老师一样来自底层。
前两天,邬霞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写了篇文章,余秀华老师亲自下场给她留言。
言语不和,两个人当场在留言区互撕起来。
愤怒之下,邬霞在公众号上写了篇《请余秀华女士公开向我道歉》的檄文。
作为回应,余秀华写了篇《邬霞应该向我道歉,但是都这么丑,免了吧》。
两位女作家如此指名道姓的公开对骂,在中文互联网上也挺罕见。
我想起的是:
2024年6月,余秀华老师公开怒怼网红心理咨询师完颜德慧的旧事。
果然,手撕伪知识分子这事儿,还得余秀华老师。
但爱骂人的刺头余秀华老师,又让人不禁感慨: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经历的囚徒。
余秀华老师自幼患有脑瘫,这种靠个人意志无法克服的残缺,让她整个摇摇晃晃的人生,都充满了被审视被欺侮被同情的伤痛。
恰恰是,为了抵御外界的傲慢和偏见,心思细腻又颇有天赋的她,才一边拿起笔去写心中的稗子和春天,一边张开嘴去骂身边的魔鬼和野兽。
她为了保护自己的肉身和灵性,把自己活成了极其分裂的一个人:
有着被天使吻过的诗情画意,又有着被恶魔施咒的激烈冲动。
她大半生的人生,恰恰是她分裂性格的生动表达。
读她的情诗时,你会把她想象成一个敏感细腻又温柔深情的女子,看她骂人时,你又无法接受眼前这个泼辣生猛、彪悍进攻的女子会写诗。
但是。
这两个分裂的余秀华,才一起构成了完整的余秀华啊。
她用自己粗俗彪悍的一面,去保护自己脆弱深情的一面,然后在某种奇特的和谐共处中,从湖北钟祥横店,一路走到全中国,甚至全世界面前——前段时间余秀华老师还去了大英图书馆读诗。
强烈的冲突和分裂,恰恰是余秀华存活至今的武器。
她浑身长满刺,是为了保护内里柔软的自己。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的是,余秀华这样的人,在真实的人际关系上注定是危险的——她和粉丝的关系,不是真实的人际关系。
不要说一辈子没有结婚,活在旧传统旧文化套子里的女心理咨询师完颜慧德,就是你我这样的普通人,和余秀华老师近距离接触,都未必真的喜欢她——当然,我们喜不喜欢余老师也不会在意。
过往长久的生活中,她因为见了太多嘲笑她轻视她的人,而自动开启了心理防御机制,那就是在别人开口说话之前,先洞见别人的致命缺陷,并把别人打倒在地。
这种先发制人的自动化处理,有真性情的冒犯,但更是无差别的攻击。
尤其是碰见那些和她不同频的人时,余秀华老师的攻击性,甚至到了让人措手不及又惊呆错愕的地步。
她能精准地揭穿这尘世间所有安全的伪装,也能犀利地打破这人世间微妙的平衡。
但她忘记了,就像白天和黑夜都是人间的全部一样,虚伪和客套也有存在的必要,而生存的智慧是知白守黑、知真守伪。
黑暗和伪装,也包容了不堪与邪恶,是万物和天道的一部分。
而包括人际关系在内的所有关系,要想长远和常伴,都需要妥协与成全。
她只要赤裸裸的真,她只要明晃晃的白,她就不可避免地会陷入绵长的孤独中。
余秀华老师只有遇到她真正欣赏的人,或者无底线包容她的人,她才会得到宽容和安全感。
但是,真正的欣赏和无限的包容,都何其少。
所以她很难被温柔地靠近。
活到40多岁,我已经很少再用好坏来评价任何人。
我只是看见这样一个真相:
我们对他人的态度,都是外在经历,内化到心境的一种投射。
就像我认识的两个女作家。
一个被渣男骗了离婚了,她一个人带着孩子生活,很强大很独立。
但她在讨论和男性和婚姻有关的问题时,在看似客观的表述背后,会有时刻准备战斗的敌意。
这种敌意甚至藏在文字背后,是一种仔细捕捉就能闻到的气息,很细微,又很强烈。
还有一个女作家,和丈夫算是一见钟情修成正果,两个人婚姻相对幸福。
她在写和男性和婚姻有关的话题时,就葆有很大的宽容与接纳,是超越性别对立去看人性的那种豁达。
我不评述她们的好坏,我只是从中看见她们不同经历,折射到文字上的光影,进而提醒自己:
我们都是从自身经历出发,去创造一种叙事。
所谓修行,就是我们能超越自身的局限,看见众生的悲欢,并对那些不同于我们的人葆有悲悯。
骂人的余秀华老师,很可爱。
只是以今天的成就和影响力,她完全可以放下决斗的剑,捧起一束盛开的花。
当然,余老师一如既往,也没有关系。
因为悲悯的上天,允许每个人以舒服的方式,做自己。
周二安好。
感谢你读到最后。
娜姐福利
点击领取
LUOQIQI时尚微喇开叉裤
简约干练 气质减龄 高弹亲肤
显高 显瘦 显腿长
闲时花开(ID:xsha369):作者刘娜,情感专栏作家,文艺也理性,温柔也死磕。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和作者AI制作,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