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筑牢防汛安全屏障,滁州市琅琊区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汛前统筹推进责任落实、隐患排查、预案完善、物资储备四大体系建设,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责任体系压茬推进,织密协同联动“安全网”。构建“1+3+5”责任体系,区水利局成立水旱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指挥调度、技术专家、后勤保障3个专项组,细化5个股室、二级机构职责分工。动态调整全区41座水库“三个责任人”,落实行政责任人(区领导)、技术责任人(水利局干部)、巡查责任人(街道、村社干部)共40人。实行局领导班子分片包保街道,实现责任清单化、监管网格化。
隐患整治靶向发力,筑牢风险防范“防护堤”。构建“基层自查+专业复查+长效督查”隐患排查机制,街道充分发挥属地管理优势,组织开展“拉网式”自查,发现一般度汛隐患9处,自行整改完成。水利局组织2个检查小组开展“诊断式”复查,发现一般度汛隐患19处,其中5处迎水坡局部破损等硬件问题列入本年度维修养护工程,14处溢洪道拦网等管理漏洞实行“整改清单”动态销号。建立长效督查机制,通过不定期“回头看”和半月一更新台账清单,确保问题排查全面、整改到位。
预案体系更新完善,建强应急响应“指挥链”。立足水库实际防御能力,修订41座在册水库防洪抢险应急预案及调度计划,优化预警发布、响应处置、人员转移全流程机制。细化三级预警标准,完善水位超限、水库溃坝等险情处置方案,针对下游有零散人员居住的8座水库,科学规划人员转移路线及安置点。组织实战演练4场次,防汛知识培训80人,提升应急预案可操作性,增强突发险情协同处置能力。
物资储备立体布局,夯实抢险救灾“硬支撑”。构建“政府储备+社会代储”双层保障体系,汛前全面清查防汛仓库物资,报废一批编织袋、麻袋、彩条布、桩木等老旧破损物资,新采购一批麻袋、桩木等常备物资,充实物资储备,提升应急处突能力。协议区内企业代储社会材料点2处,储备碎石5000立方米,黄沙3300立方米,块石300立方米,全方位保障防汛应急物资需求。在水库属地街道设立应急物资储备分库,确保物资就近调拨、快速响应。(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