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沪闵公路旁,莘庄镇建成31年的老小区溢发公寓迎来历史性时刻:一部崭新电梯正式竣工投用。因独特的“空中平台”结构,溢发公寓居民长期面临“上下楼难”的困境,130户居民中,近四成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先爬68级台阶到平台、再攀爬楼梯回家的日常,成为许多人难以承受的负担。

历经十余年呼吁、三次大规模推动、多次政策突破与多方协作,这座“特殊”的老旧小区终于在2024年迎来加装电梯的曙光。近日,这部电梯终于竣工,其背后,是居民、居委会及多方力量跨越历史遗留问题、凝聚共识的“加梯长征”。

溢发公寓是上海首批商品房小区之一,却因独特的“空中平台”结构成为加梯“硬骨头”。其建筑底层为两层国柜服饰城,3至7层为居民住宅,居民需先爬68级露天台阶抵达平台,再进入楼内楼梯回家,一个来回就是136级台阶,这一设计让许多老年人望“阶”兴叹。


“来回一次少则爬130级,多则200级,这对老年人来说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居民代表顾忠回忆,小区130户中近四成是60岁以上老人,因爬楼困难,部分老人多年未下楼,甚至搬离家园。

2009年,居民首次呼吁加梯,但当时上海尚无成功案例;2017年,加梯方案因涉及商业体国柜服饰城的产权问题及消防规范受阻;2021年到2024年期间,还经历了国柜服饰城易主,原方案又被迫推倒重来,但东街居委会决心不将“历史遗留问题”再拖下去。为此,东街居委会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基层约请制度,联合规划生态办、消防等部门,在区、镇二级加梯办的帮助下重新规划电梯方位——将原南北向方案改为东西向,出入口避开商铺门面,既保障商业运营,又符合安全规范。


技术攻坚同样面临挑战,施工方面面临图纸缺失难题。团队辗转档案馆、规划生态办,最终复原原始建筑图纸;施工中,电梯基坑开挖涉及沪闵路主干道电力、自来水管道,居委会与企业成立专项组,耗时半年完成管线迁移。

资金分摊始终是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程的核心议题。面对“谁来出资”“如何分摊”的现实拷问,溢发公寓的居民通过民主协商走出创新路径, 提出“均等价值”方案,每户统一缴纳11667元。 在居委会全力协调下,工作人员突破人户分离的沟通障碍,辗转联系所有业主阐明方案。

“来回少爬130级台阶对所有人价值等同!”这一共识打破传统“楼层分摊”模式,最终获得全体住户支持,连不使用电梯的业主也投下赞成票。 解决了资金问题后, 为解决账户开设难题,居委会还搭建了母子账户体系,由业主代表监管,确保资金透明可控。


这部电梯的落成,不仅是物理空间的突破,更带动了社区整体焕新。借国柜服饰城改造契机,外围楼梯翻新粉刷,加装电梯公司主动粉刷门卫外墙,增设快递柜;居民与镇相关职能部门以及结对共建单位民建闵行区委第二总支“面对面”协商增设充电桩,破解“飞线充电”顽疾。 加梯过程中,居民自发成立“第二梯队”,协助沟通协调,邻里关系更加融洽。


“这张磁卡虽小,却承载着15年的期盼。”居民在领取乘梯卡时感慨。 站在溢发公寓平台上俯瞰,沪闵公路上车流如织,电梯的幕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溢发公寓的电梯,不仅是一部钢铁构筑的交通工具,更是基层治理创新与民生关切的生动注脚。 正如居民所言: “只要心里装着百姓,办法总比困难多。 ”


记者:张雨桐

供稿:辛向荣

初审:陈依婷

复审:何婷婷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