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6日,上海市崇明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崇明区检察院)联合崇明区数据局为“瀛洲数检”创新实验室顺利揭牌,这是崇明区检察院推动大数据深度赋能公益诉讼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


以专项行动聚智慧合力

“小智小智,打开应用场景一件事。”在“瀛洲数检”创新实验室,崇明区检察院数字公益检察办公室副主任许佩琰用AI语音功能唤醒了数字公益检察办案系统,“在这个模块里,我们通过特定数据库之间的碰撞比对发现案件线索。”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数字检察战略部署和推进公益诉讼检察高质效办案要求,2024年底,崇明区检察院发布《“数字公益”检察专项行动方案》,明确八项举措,通过组建跨部门数字检察办公室,搭建数字公益检察工作“总门户”,探索汇集检察业务应用系统、行政机关政务平台等数据库,引入AI结构化处理工具等数字应用进行归类、集合、筛选,并立足崇明最大农业区,聚焦耕地、农产品安全、涉农补贴等重点领域研发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实现案源线上发掘、线索线上核查,构建“数字+公益”检察工作模式,探索数字检察的崇明范式。目前,已通过大数据模型发现公益诉讼线索112条,成案23件。

以跨界协作促双赢共赢

“要把握时代机遇,争取打造法律技术双向赋能、跨部门协作的崇明案例。”“在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据管理部门要推动数据要素的充分流通利用。”


崇明区检察院潘春伟检察长和区数据局吴蕾局长在“瀛洲数检”协作座谈会上分别谈起对此次跨界合作的期待。正是两家单位在工作发展理念上的不谋而合,才顺利促成了此次合作协议的签订。2025年2月,崇明区检察院与区数据局聚焦构建数据共享与创新应用体系,实现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与法律监督深度融合这个共同目标,围绕“创新实验室”和“检察建议一件事”建设、建立数据共享机制等内容签订共建协议。

目前,“创新实验室”已获取数据700万余条,通过碰撞比对发现线索90余条,“检察建议一件事”也正在升级为2.0版本“检e达”,不仅可以实现检察建议的电子送达与反馈,还加入了行政检察的检察意见书,进一步实现跨部门协同办理,促进法律监督全流程数字化闭环管理。

以文化建设塑精神内核

“何不推动数字检察与文化建设互融互促,赋予数字检察工作更强精神内核?”2025年3月,崇明区检察院“数ZHI云帆”检察文化品牌应运而生,“数”指大数据,“ZHI”包含法廌、智慧、治理、质效四层含义,“云帆”既契合上海通江达海的地域特色,又寓意云端技术助力检察工作扬帆远航。以红色文化的忠诚担当为灵魂,以海派文化的开放创新为底色,以江南文化的细腻务实为根基,通过实施数字助力政治理论学习、守护上海城市文脉、促进文化阵地打造等文化与数字双向融合驱动十项行动,努力实现文化软实力与数字硬支撑的有机统一,让数字检察工作在文化的滋养下焕发更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同时,崇明区检察院还加强检校协作,探索与中国农业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共建数字实践基地,系统总结数字公益检察工作,提炼法律监督模型建用方法,开展数字版权确权、跨境数据流通等前沿课题研究,《数字检察的逻辑进路》等理论成果在《人民检察》《检察日报》上发表。

“专项行动出台至今,我们共有5 个模型上架最高检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管理平台,累计被282余家单位收藏使用了!”看到这个数据,崇明区检察院数字公益检察办公室的成员有些兴奋。从数字检察到数字公益,再到数字检察文化品牌建设,崇明区检察院始终主动拥抱数字化浪潮,让“沉睡数据”被充分激活和运用。未来,崇明区检察院将持续深化数字公益检察中心建设,用足用好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以数字之“智”赋能检察之“治”,为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原标题:《“瀛洲数检”创新实验室揭牌,崇明检察以数智融合助力公益诉讼现代化》

栏目编辑:顾莹颖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解敏 通讯员 王斯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