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授衔仪式顺利召开。当初四大野战军的首长们也纷纷进入了元帅、大将之列。
但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在解放战争中,实力、战功要远高于二野的三野部队,其首长陈毅,元帅排名竟然在二野首长刘伯承之后,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其实一提到将领们的军衔排名,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或许就是军功。
事实上,军功固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却并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还要看个人资历以及对军队的具体贡献。
像是徐帅以及徐海东大将,他们在战斗后期大部分时间都在后方疗养,战功并不出众。
但由于他们早年的深厚资历以及显著贡献,中央还是给予了他们相应的荣誉。
例如徐帅创建并发展了红四方面军、徐大将在中央红军抵达陕北后几乎将全部身家都奉献了出来……
由此可见,我军的评衔标准是综合各方面考量的,也是非常复杂的。而刘帅与陈老总的排名也是如此。
其实不看年龄的话,在革命初期,陈老总的资历确实要比刘帅更深一点。
陈老总在1923年便入了党,不过他的具体工作大多是以学生运动和政工为主,基本没有太多军事指挥经验。
而刘伯承则是在1926年入党,比陈老总晚了整整三年。不过他的革命经历却早就开始了。
在1911年,他正式参军,并参加了辛亥革命,到了入党之前他已经是川军的高级长官,并已经有十几年的从军经历了。他也是我党早期少有的职业军人。
刘帅与陈老总第一次有交集是在1926年的泸顺起义中。当时刘帅担任总指挥,陈老总仅为政治部主任。
这次起义是我党早期武装斗争的重要尝试,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却为后来走上工农武装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刘帅也凭借着这次战斗,让众人见识到了他出众的领导才华。
原本按照这种趋势下去,他的军事地位也会扶摇直上。然而就在这个紧要关头,国内形势开始发生巨变。
老蒋发动政变后,应组织要求,他来到苏联开始学习军事理论。
而陈毅则在此期间确立了自己的军事地位。
南昌起义爆发后,陈毅紧赶慢赶才赶上了刚刚撤退的朱老总的部队。
当时因为部队损失太大,他来到部队后只被任命为了团指导员,主要工作也只是整训部队。
后来他又与朱老总领导了湘南起义,并走上井冈山,与毛主席的队伍完成了历史性的会师。
在井冈山时期,他与朱、毛两位领导并称为“三巨头”,并长期担任军区总指挥。
从红四军的建立到完成正规化改编,陈老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正是在这段时间,他与毛主席产生了深厚的友谊,他在军中的影响力也逐渐扩大。
而直到1930年,刘帅才学成回国来到中央苏区工作。
虽然对于这种留学回来的精英,我军一向都很看重,但当时刘帅在军中的影响力肯定比不上一直在军队工作的陈老总。
起初刘帅在军队只是负责协助周总理处理军委日常工作。后来为了帮助部队培养干部,他又致力于举办军事训练班,负责传授军事理论知识。
后来随着形势变化,中央苏区的战事加剧,他便也走上了军事岗位。
1932年,他被任命为红军总参谋长,开始协助朱老总、周总理指挥前线作战,并最终取得了第四次反围攻战斗的胜利。
也正是这次战役,让人们再次见到了他优秀的指挥能力。
在长征开始后,他与陈毅之间的距离也开始逐渐拉开。在军队进行转移时,陈老总因为身负重伤被留在了中央苏区,从此开始领导南方部队进行游击战斗。
而刘帅则是一直跟在毛主席左右,参加了一系列的重要战斗。
像是强渡乌江、智取遵义以及四渡赤水这种经典战役中,都有他运筹帷幄,指挥全局的身影。
就连毛主席都称赞他用兵如神,军事素养过硬。
后来在部队经过彝族聚居区时,他冒着生命危险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在顺利使部队通过大凉山的同时,又增强了两个民族之间的友谊……
可以说,红军能顺利走完漫漫征途,刘帅立下了数不清的功劳。
抗日战争开始后,刘帅带领着八路军三大主力师之一的129师,奉命创建晋冀鲁豫根据地。
在此期间,他指挥部队进行了夜袭阳明堡、设伏七亘村以及神头岭、响堂铺、反九路围攻等著名战役,给了日军沉重的打击。
而他所创新出来的一系列战术,像是“重叠待伏”,也得到了毛主席的大肆表彰。
而这时的陈毅则担任着新四军军长,在南方继续领导抗日游击战。
因为那里是国民党的腹心地带,我军行动多受掣肘,因此战斗规模也远不如八路军那样大。
也正因如此,陈老总在抗日时期的功绩远不如刘帅深远。
解放战争开始后,刘帅开始担任中原野战军的最高军事主官,而陈老总则开始担任华东野战军的最高领导。
表面上看两人的职位似乎一样了,但他们手中的权力却大不相同。
在华东野战军成立时,毛主席多次想将陈老总调走,让他协助中野作战,由粟裕担任总司令。
但粟大将却几次请示中央,要求陈老总继续留下来,协助自己作战。就这样,陈老总继续留在了华野,不过部队的总指挥依旧是粟裕。
而陈老总则更多地承担各部队之间的战略协调以及后勤保障工作。毛主席也曾直言,说他打仗不如粟裕,但团结人却是一把好手。
直到1948年,陈老总才被调到中野开始担任副司令,全力协助刘帅转战。
从这里就能看出,从军事能力角度来说,陈老总是要比刘帅差一些的。
若说三野的战功高,那也是因为有粟裕统筹全局,负责指挥。而在解放初期,二野的实力在几大战略区中也是首屈一指的。
当年经过刘帅在中原的转战,辖区人口已经高达2400万人,加上地方民兵,战斗力已经高达70万,是四大战区中最多的。
这支部队之所以战斗力开始下降,也是因为当年为了缓解华野被敌军重点进攻的压力,冒着全军覆灭的危险挺进大别山,往敌人心脏插进了一把“尖刀”。
二野这样舍己为人的精神,也是在刘帅的言传身教下塑造的。
因此,从种种方面来看,刘帅在元帅排名第四,可谓是当之无愧。而陈老总从未有过任何异议,因为在他心中,也是永远尊重刘帅的。
当年他刚到中野任职时,由于人生地不熟,在战士们中间话语权并不大。
刘帅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在一次会议中,他便让陈老总先讲话。
结果陈老总却装作生气地说,这里谁才是最高指挥官?坚持让刘帅讲话。
但刘帅却说他才是党的书记,应该他来。就这样,陈老总不好再推辞,先一步讲了话。
战士们见刘帅对陈老总如此尊敬,便也开始对他敬重起来。这虽然只是件小事,但却是两位首长深厚友谊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