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上海徐汇西岸“模速空间”体验中心,智能眼镜、无弦吉他、AI耳机等科技设备前,拥满了跃跃欲试的游客。

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前调研过的这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如今也成为一个热门打卡点。在社交媒体上,有人晒出“模速空间一日游”,“仿佛置身于未来世界,真切体会到科技的强大力量。”


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模速空间”内的展厅。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4月29日,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和市长龚正陪同下,来到位于徐汇区的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调研。

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强调,上海承担着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使命,要抢抓机遇,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他指出,上海要总结好以大模型产业生态体系孵化人工智能产业等成功经验,加大探索力度,力争在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各方面走在前列,产生示范效应。

一组数据显示,上海已成为国内人工智能人才的核心聚集地,截至2024年6月,AI人才规模约25万,占全国三分之一。

另一组数据显示,在模速空间超千名从业者中,近三分之一是28岁以下的年轻人,不少企业创始人、CEO、CTO平均年龄不到30岁。

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更是年轻人的事业。上海,作为最受年轻创业者认可的城市之一,如何抓住机遇,成长为一座最懂AI的城市?

土壤

智元机器人创始人彭志辉另一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是B站UP主“稚晖君”。

此前他曾发布自己用螃蟹制作“火星探测器”、独自设计比名片还小的迷你Linux电脑、自动驾驶自行车等,积累超过百万粉丝,并被誉为“野生钢铁侠”,此后更是放弃华为百万年薪,选择投身机器人创业浪潮。

2021年,彼时刚毕业的彭志辉曾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坦言,当前国家层面十分重视科技和创新兴国,希望自己能在其中做出一些微小的贡献。如今蓬勃发展的智元机器人,仿佛是他给自己曾经的心愿交出的“答卷”。


智元远征A2机器人现身2025上海国际车展。

今年1月,智元机器人的第1000台通用具身机器人正式量产下线,刷新行业记录——在彭志辉看来,这与上海的长线布局和悉心扶持密不可分。

早在去年1月,智元机器人在上海建立全国首个量产规模的人形机器人制造工厂,具备核心零部件自研及整机集成、制造、测试能力,有自主可控、协同运行的供应链体系以及人工智能基础软硬件系统。

去年8月,智元机器人发布具身智能G1-G5技术路线图,该路线图被上海政府纳入《具身智能智能化发展阶段分级指南》,这也是行业首次对具身智能技术发展有了清晰的定义。

今年3月13日,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专题调研智元机器人,察看人形机器人数据采集场景及强化学习成效,了解最新产品研发进展。陈吉宁勉励智元团队始终保持战略敏捷,持续深耕具身智能,聚力核心技术攻关,在场景应用上加大创新力度,在产业链协同发展上发挥龙头牵引作用。

上海在AI赛道的布局颇有前瞻性,在2017年确立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愿景。AI产业布局和首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远早于这一轮生成式人工智能热潮。

2024年初,上海就将全力落实新一轮人工智能“上海方案”写入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全年密集出台十余项政策支持,年底再次印发《关于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实施方案》。

“上海完善的人工智能早期布局、产业生态、优势政策,都为阶跃星辰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坐落于上海的AI基础大模型独角兽阶跃星辰创始人姜大昕向记者感叹。

身处“模都”上海,在短短两年时间里,阶跃星辰接连推出21款大模型,成绩为人瞩目,多次在国内外权威大模型评测榜单上位列“中国大模型第一”。

在生态上,以阶跃星辰所在的上海徐汇区为例,“模速空间”数十家人工智能企业和科研机构,形成了方圆一公里集政、产、学、研、用为一体的 AI 垂直产业生态。此外,上海围绕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关切,市区两级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作为创业者,他的真实感受是“诚意足、力度大、很解渴”。


傅利叶人形机器人GR-1、GR-2亮相2025上海半程马拉松。

谈到在上海创业的优势,具身智能代表企业傅利叶CEO顾捷向记者表示,上海具备发展具身智能产业的优质土壤,无论是技术积累、人才集聚,还是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与积极的政策环境,都为企业创新提供坚实保障。

“高密度的科研人才和集中的产业园区,为研发测试、技术验证以及跨领域合作创造了高效便捷的条件。同时,丰富的应用场景与完善的制造配套体系,也为具身智能技术的快速落地、商业化转化及研发成本的持续优化提供有力支撑。”顾捷认为。

生态

“上海在人才落户政策、资质申报等配套服务方面十分完善。”MiniMax稀宇极智副总裁刘华向澎湃新闻记者回忆,作为国内知名的AI独角兽之一,MiniMax在创业之初,曾经辗转国内多个城市,最终,上海对于草根创客的热情和包容,使他们最终选择深耕于此。

“上海对重点企业的人才落户流程较快,这对吸引科技人才非常关键。”在他的回忆中,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各类资质认定,政府部门会主动指导企业准备材料,帮助企业节约大量时间。


“模速空间”内展示的人工智能产品。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基层部门为企业尽心尽责的服务,也让他印象深刻:“比如我们初来上海时,属地街道曾陪同考察办公场地,谨慎、负责、认真的态度,让我们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诚意。”上海已形成从算力、数据、算法,软件、硬件到垂类应用的完整产业链,覆盖大模型研发、具身智能、自动驾驶等、DNA存储计算前沿领域,其中最为人瞩目的便是黄浦江畔的AI“造梦工厂”——模速空间。

作为全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模速空间自揭牌以来,已辐射带动全区聚集大模型企业近400家,累计推动43个备案大模型落地,占全上海大模型总数量超六成。

在算力方面,模速空间为企业提供百万份“免申即享”的算力券。最多可享受100%的算力补贴,去年以来累计投入超3.6亿元;资金方面,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基金、上海市人工智能母基金、徐汇资本直投及参投人工智能企业超100家,100家金融投资机构集体入驻。


“模速空间”内的人工智能产品体验店。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在这一生态社区内部,无问芯穹、阶跃星辰、稀宇科技、商汤科技、斑马智行、星纪魅族、特赞科技等一批标杆企业,共同形成上海人工智能“北斗七星”般的核心矩阵。秘塔科技、无限光年、它石智航、零唯亿思、虎博科技、矩子科技、深势科技、魔珐科技、星臻科技、青心意创等初创企业,也宛如群星璀璨,印证产业抽枝拔穗,茁壮生长。

模速空间最为人熟知和称道的,便是“上下楼即上下游”的生态。“扎根上海近两年来,无问芯穹最直观的感受是——在这里,每个人工智能企业都不是孤岛。”作为第一批入驻模速空间的创业公司,无问芯穹总经理曾书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2023年刚入驻模速空间时,我们只有7个人。短短一年多,初创团队迅速成长为大模型赛道中备受瞩目的企业,如今公司规模约150人。”

如今的大模型产业,在上海已经形成集聚效应:在徐汇西岸国际人工智能中心、浦东张江人工智能岛、闵行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已颇具规模;徐汇区侧重推动大模型企业集聚式创新,浦东新区和闵行区聚焦于智算芯片、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的融合发展,杨浦则重点布局数字经济领域的垂类大模型,交织成几乎遍布全市的“AI地图”。

上海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顾伦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总书记对上海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寄予厚望,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特别关注。

作为上海建设科创中心的重要承载区之一,漕河泾开发区已引育商汤、稀宇科技等一批人工智能+企业,赋能上海创智学院、AI校友中心等创新平台加速起势,不断延展“模速空间”模式并放大品牌效应。下一步,开发区将坚定不移响应国家号召,打造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样板,以坚定信念投身国家的科学事业和产业发展。

“上海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视察,是对上海乃至中国AI领域探索与创新实践的重要肯定与战略指引。”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宋海涛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

此次调研聚焦“模速空间”这一全球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既体现总书记对人工智能作为“年轻事业”的高度重视,也彰显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抢占先机的决心。总书记提出的“人工智能是年轻人的事业”,为上海乃至全球AI创业者注入了强大信心。

在他眼中,上海为孵化AI产业政策下出“先手棋”——《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在去年7月4日发布,同时还率先出台《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为全球AI治理与发展提供“上海方案”。此外,上海通过立法、标准制定与知识产权保护,强化国际话语权,推动技术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

“总书记不仅关注技术创新本身,更强调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治理的深度融合,这为上海AI产业及生态建设指明方向——既要保持技术领先,也要构建开放协作、共享、安全的创新体系。”宋海涛表示。


“模速空间”内的人工智能产品体验店展出的智能吉他。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而在上海市人工智能协会秘书长钟俊浩看来,算力、语料、资金等这些人工智能发展的要素都可以在上海找到相应的“保障”体系。

上海致力于构建的是一个整体、可延展的人工智能发展体系,旨在带动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发展,影响力也不仅仅局限于上海。上海还在通过立法、标准制定、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工作,引领和制定话语权,完善生态建设,从而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形成对外赋能和对内带动周边城市溢出效应的格局。

“人工智能是年轻人的事业,年轻意味着拼搏精神,但也意味着可能会犯错和‘三分钟热度’。”长期关注AI产业的复旦大学教授、上海市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肖仰华向澎湃新闻记者坦言,“所以创业者更需要持之以恒,保持专注和长期努力,意识到产业发展也可能会遇到挫折。”

“未来AI产业可能不再追求ChatGPT式的爆款式突破,而是更需要扎扎实实做好产品,兑现资本和市场预期,解决行业问题,创造价值。这对年轻人来说,需要静下心、耐得住寂寞,打磨好产品。”肖仰华坦言。

“我们期待上海孵化出更好的生态,孕育出一片温润丰厚的科创雨林,漫步之时举目远眺,每个角落皆有科技之花尽情绽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