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叔蹲在村口抽旱烟,盯着天阴得像打翻的墨缸——这才立夏,咋比梅雨季还闷?广播里突然炸开声:“南边暴雨北边大风,今晚到明早,都给我把门窗钉牢咯!”村东头王婶踮脚望山梁:“前阵子旱得地皮裂,这会儿雨水扎堆下,坡上的土怕是要‘搬家’喽。



”5月5日到6日这场天儿,像南北两头较着劲。华南、江南好多地儿要泡“雨水澡”,广西山区、广东河网边,大雨能泼50到90毫米。

那地儿山多沟密,雨水一冲,泥沙跟着跑,往年就有老屋被山洪掀了顶,这回咋办?贵州西部的山路弯多,暴雨一浇,保不准石头从山上滚下来,堵了路可咋运粮?

成都平原周边水网密,低洼处的农田要是泡了水,刚插的秧苗怕得“哭鼻子”。北边却刮起“疯魔风”,内蒙古草原、山西黄土坡,5到7级风呼呼吼,阵风能掀房瓦。牧民老马头早早就往圈里赶羊:“去年棚子被风撕了口,丢了三只羔子,这回可不敢马虎!



”山西老汉扫院子直叹气:“黄土面子松,大风一刮漫天黄,刚扬的麦粒全裹了沙,咋卖?”沿海海面更凶,7到8级风卷浪,打鱼的船要是没及时回港,在海上可遭罪。

都说“水火不留情”,可这南北两头的灾,咋防才周全?村里的赵主任挨家敲门:“南边的记着别往山沟钻,北边的检查房上有没有松动的瓦!”但有乡亲犯难:“预警说了风险,可咱田里的活儿正忙,总不能扔下庄稼躲灾吧?

”去年邻村就吃过亏,强降雨来了没撤离,结果溪水漫进院子,抢收的粮食全泡了汤。“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可这会儿天公不做美,春播的苗儿经得起几番折腾?



有人说该靠政府提前备,水库调度、物资囤好,可咱自个儿心里也得有本账。

山里的排水渠修了半截,能不能赶在雨前通?北边的棚圈加固,材料够不够?最揪心的是,天气预报说了范围广,可每个村的情况不一样,咋精准防?

就像广西的坡地和广东的河道,灾种不同,招法也得变着来。我个人觉得,咱庄稼人跟天打交道,眼要尖、手要快,更要信科学。气象员说的强对流天儿,带闪电带大风的,千万别在地里硬扛。



去年我家玉米地遭了雹子,就是图抢收没躲,结果秆子全打折,后悔死了。可现在还有个事儿悬着:村里年轻人外出多,留老人小孩在家,咋教会他们避险?天儿还在变,广播又响了:“最新预报更新,南边雨势往西挪,北边风带往东扩,都再检查一遍!

”王婶往灶间塞柴火:“不管天咋闹,咱把该做的防了,总比事后哭强。”李大叔敲了敲加固的窗棂,望着渐渐压近的乌云:“老辈人说‘有备无患’,这话到啥时候都不假。

”这场南北“对撞”的天儿,就像一场大考,考的是咱咋跟老天爷“处关系”。留个心思吧,农友们,天灾难料,但咱的防备,能多一分是一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防备之心,咱庄稼人守着地头,更得把“防”字刻进心窝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