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盈路南侧的工地最近热闹得很,搅拌机轰隆声天天响。



穿蓝工装的师傅们扛着钢筋穿梭,都说这里要盖个“不一样的大楼”。直到首块底板浇完混凝土,附近居民才惊觉:青浦新市民中心真的要来了!

这项目藏着不少“大块头”数据,总建筑面积超10万平方米。地下两层基坑铺开有1.85万平方米,光1号块底板就浇了2084立方米混凝土。

周边阿婆看着塔吊直念叨:“比村里晒谷场大多了,以后办事要跑断腿?



”可施工告示上的规划图让人心生期待,这里要建行政服务中心、办公区还有智能停车场。三层功能矩阵更是新鲜,1 - 3层叫“智慧政务环”,听说48个窗口都能无差别办事。市民用“随申办”提前搞定85%材料核验,以后不用抱着一堆文件满楼跑。

4 - 7层的“绿色办公芯”更玄乎,辐射空调和热回收新风系统,夏天不热冬天不冷。顶楼的“城市瞭望台”设在79.9米高处,透过大玻璃能看见上达河的水哗哗流。

但也有人犯嘀咕:这么先进的大楼,建起来得花多少钱?



维护成本高不高?施工方悄悄透露,项目用了BIM技术模拟施工,连电梯都是变频节能型的。

断热桥三玻两腔外窗听起来难懂,说白了就是窗户保温好,空调能少开些。

这些技术堆起来,综合节能率达到62.



63%,比普通节能建筑厉害多了。想起2024年7月首桩打下时,周边还是一片空地,如今地下室都有模有样了。那时都说合同工期三年,现在看着进度,说不定能提前让老百姓用上?

工地上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刚完成招标,每一块都得精准安装,容不得差错。附近开小卖部的大叔说:“以前跑镇政府办事要排队,这里要是快些,能省不少时间。”可也有老人担心,全是智能设备,不会用手机的咋办?

总不能把我们晾在一边吧。项目效果图上的“全民绿色启蒙基地”让人眼前一亮,建筑本身成了科普平台。以后办事时能看到低碳技术咋用,说不定买菜都知道挑本地菜省运输能耗了。



但心里还是有个小疑问,这样的近零能耗建筑,能不能在乡下也推广开?毕竟村里的老房子漏风漏雨,要是能学点这里的保温技术就好了。

我个人觉得,这样的项目不只是盖楼,更是给未来的建筑打个样。

可从图纸到现实,中间得解决多少技术难题,只有施工师傅们最清楚。现在看着地下室一点点冒出来,突然有点期待三年后的样子。到时候在顶楼的瞭望台看风景,会不会觉得这几年的等待都值了?

但不管怎样,一个便民又节能的市民中心,总归是给老百姓办了件实事。至于那些技术能不能落地生根,还得看以后更多项目跟着学才行。现在就盼着工程顺顺当当,别让大家等太久,才是真的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