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爷蹲在田埂上,吧嗒着旱烟,眼睛死死盯着天。今儿个立夏,偏偏赶上甲戌日,村里老人都念叨“有雨也别下”。可地里的玉米苗刚露头,正盼着雨水呢,这说法到底准不准?



老辈人讲,干支历法里“甲”日是新头,“换甲”意味着天要变。要是立夏这天落了雨,怕不是往后雨水要乱了套?长江边上的张叔早早就说,去年梅雨涝了田,今年可经不起折腾。

北方的王大姐也犯愁,刚播的豆子怕冻,就怕“换甲雨”带来倒春寒。可老话说“立夏落雨,谷米如雨”,到底该信哪头?

咱农民种地,哪回不是看天吃饭?



可天老爷的脾气,总让人摸不透。记得前年立夏没下雨,三伏天旱得河床都裂了缝。去年倒是下了雨,可接连的大风刮倒了半亩玉米。

今年这“换甲日”的雨,为啥让老人们直摇头?村里的私塾先生说过,“甲”属木,木旺怕水沤,庄稼根儿受不住。

可现在天气预报说下午有阵雨,手机上的预警闪个不停。东边的赵大爷开始扎篱笆,说雨水多了防涝,西边的孙伯却在浇地。两种说法碰一块儿,倒像是田里的庄稼,有的喜湿有的怕涝。



我个人觉得,老辈人的话是经验,可天变了,咱也得学着看新门道。就像那年用了新种子,老法子不管用,还是农技员给解了围。但这“立夏逢换甲”的讲究,到底藏着多少科学道理?

咱只知道,雨水多了怕淹,少了怕旱,种地人就盼个不偏不倚。

你看那麦田里的麦穗,正等着灌浆,雨水要是匀溜了,准是个好收成。可今儿这雨要是真下了,是给庄稼解渴,还是给老天“添乱”?村口的大槐树下,几个老汉还在争论,有人掏出黄历翻了又翻。



不管怎么说,种地人心里都有杆秤,该防的防,该盼的盼。这“立夏逢换甲”的雨,就像悬在天上的谜,等着日子来解。今年这雨到底是好是坏,还得看接下来的天怎么变,地怎么应。

但有一点错不了,咱农民的手,永远比老天的脸勤快。你问我信不信老说法?

我觉得,多留个心眼总没错,日子嘛,就是摸着石头过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