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纪年法和我们经常所说的阴历和阳历以及农历等等,其实都是纪年法的一种,在公元纪年法引入我国前,我国沿用的历法因时代各有不同,但也跳不出阴历、阳历以及农历。
而在引入公元纪年法后,才有了我们经常说的公元前,公元后,那么,公元前后是如何划分的?公元1年又是我国的哪个朝代?
采用公元纪年法
人们在生活中采用立法最主要的就是满足人们的生活日常需求,所以为了方便方便使用,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以后将使用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公历和公元作为历法与纪年。
是在此之后中国就采用了公元,并且也有了公元前公元后这样的说法,不过,在此之前的话,中国我使用的纪年法其是农历。
虽然在引入了新的纪年法,但是农历也并没有因此而废除,也在我们的生活中使用,而且很多老一辈的人相对来说记农历的日子反而记得会更加的清楚,尤其是需要种地的一些农民。
农历上的一些技法更加的适合他们的日常使用,这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我国对于纪年法的实用性。
不过后来随着国际化的需求以及世界的变迁,公元纪年法的使用其实是更加广泛的,这个时候我们也需要与国际接轨,所以才采用了公元纪年法。
但是除了公元纪年法以及农历之外,我们还能够听到的有阴历和阳历这样的说法,会出现不同的名字,其实也是因为计算的方式不同。
比如说是阴历主要记载的就是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的规律而制定的,所以阴历也就是月亮历,再比如阳历,主要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所制定的历法,而我们所说的公元纪年法其实也就是阳历的一种。
不过也是因此也有人将农历叫做阴历,认为农历是阴历的一种,但事实上并不是如此,农历其实是阴阳合历,也就是兼顾了太阳,月亮与地球的一种历法,这是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平衡,相对而言的话也是比较准确的。
阴阳合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阴历和阳历两者之间的缺点,所以能够让它们之间变得更加的实用,而且兼顾到了各个方面。
此将农历称为阴历这样的说法其实是不太准确的,不过在日常生活的使用中,农历被误认为阴历这样的说法其实还是会比较多一些。
公元纪年法的出现
农历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所以才能够创造出努历,并且将24节气编造出来辅助农桑,让一切都变得有迹可循。
公元纪年法并不是源自我国,反而是源自基督教的一名教师所创造出来的,最初他们所创造公元纪年法是为了能够提升耶稣的地位。
因此也就将耶稣诞生的那一年定为了公元元年,而在公元元年作为分界点也就有了公元前和公元后。
但其实在公元元年出现之前,西方的很多国家所使用的纪年法也都是乱七八糟的,各自有着各自的理由,谁也不愿意轻易更换。但也正是因此想要统一纪年法也就变成了重要的一环。
因为不同的纪年法之间也有着各自的理由,这在一定程度上其实也就造成了不太好梳理的时间情况,比如在中国古代所记载的某位帝王的时间,以及他所适用的年号,想要和公元纪年法对上的话就需要重新梳理,但若是统一用公元纪年法来进行梳理的话,就会好上很多。
因此在公元纪年法也就应运而生,在经过各方面的认真推算和补充之后,最终采用了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公元纪年法,而且在使用的过程中,所有的日期相对应的话还是比较准确的。
但实际上公元纪年法最初的诞生和宗教有着分不开的关系,尤其是和耶稣有着很大的关系,但事实上从现在的资料来看的话,现在所制定的公元元年,和耶稣的生日其实也有着一定的偏差,并不是同一年。
不过,这也并没有影响到主流的公元元年,是因为耶稣的原因,因为在这其中的一些音译过程中就能够发现耶稣还是在中间占有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比例。
与我国对应的时代
那么我们常说的公元前和公元后是从哪里划分的呢?公元元年这是我国的哪个朝代?
这中间其实有个非常重要的巧合,如果从时间的整个长度来看的话,公元元年正好是我国西汉的元始元年。
这一年是我国西汉时期汉平帝继位的时候,他将自己的年号定为了元始,因此也就有了元始元年的出现。
而这一年也恰好就是公元元年,从这里开始就可以被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而这样的巧合其实并不是刻意制造的,反而就这样出现了,也算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个小小的彩蛋。
而这也能够体现的出来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所使用的历法中也有以皇帝的年号来进行时间的计算,比如每个皇帝上位之后也都会选择一个年号,然后进行计数,从而能够判断出这位皇帝所在位的时间长度。
也有一些历史明君因为在位的时间比较长,而且留下了灿烂的政治文明,所以留下了很多后世所在意的时间节点,比如说贞观之治等等。
历法虽然有着不同的计算方式,但是在整体的使用过程中其实都是为了方便大家的时间计算,而这些在时间上的使用虽然各有不同,却都有着每个国家的文明融入。
而中国的历法虽然比较多,但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也就是农历和公元纪年法,这两项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中,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参考资料:
历法——百度百科
公元前和公元后,是怎么划分的,公元1年对应的是我国哪个朝代?——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