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中我们发现,法律意识不足,危机意识不足,专业意识也不足的情形非常常见,当事人自身认知不足,并不能豁免自己的法律责任。
王某与楼下的邻居经常发生纠纷,楼下认为王某家总是产生噪音,影响楼下邻居的生活,双方为此发生多次争吵,也多次报警。这天,王某走楼梯下楼时,与楼下邻居迎面碰个正着,双方一言不合发生了肢体冲突。过几天,警方找到王某进行调查,理由是故意伤害罪。据说,楼下邻居嗓子坏掉了,被初步鉴定属于轻伤二级。
对于案件事实经过,王某与楼下邻居各执一词,现场没有其他证人证言,也没有监控录像。于是,公安机关对王某刑事立案,并取保候审。王某始终认为自己没有动手,楼下邻居的受伤与他无关。王某被取保候审三个多月后,还在考虑是否需要请专业人员帮忙。
需不需要专业人员帮忙,确实是一个问题,但实际上并不是一个问题。
稍微想一下,楼下邻居伤情已经既成事实,王某已经被刑事立案,已经被采取取保候审措施,面临非常严重、急迫、现实的刑事风险,需要专业指导吗?想想你的对手,想想你的处境,就会发现需不需要专业人员帮忙,这就不是一个问题。
诉讼博弈已经开始,你作为博弈的一方,除非举手投降,否则就要被迫加入博弈。纠纷解决需要借助法律,此时不需要法律人的帮助,还什么时候需要?
宋慧乔主演的《黑暗荣耀》中,财阀河度领的一句话说得很好:人生在世绝对不能省的钱,就是律师的委任费。
刑事辩护与维权控告法律纠纷有很大不同,刑事辩护案件,当事人及其家属没有选择权,只能勇敢面对,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家属始终都是被调查的一方,处于被动地位,对方放弃追责或者无法实现追责的目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家属就已经应对成功了。在维权控告案件中,当事人是想要使用各种法律手段维护自己权利的一方,是主动的一方。此时,同样需要勇往直前,如果不能积极主动且方法得当,维权控告的难度是很大的。
想找专业人士帮忙,有足够的危机意识,法律意识,专业意识,如何找到适合的人,是更难解决的问题。如何为自己的法律纠纷找到合适的律师人员,这是一门学问。律师与当事人之间,最大的障碍是匹配度。
信息不对称,是常态,网络信息太多,既促进了信息的传播,也阻碍了专业人员与委托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网络信息过多,造成了信息迷雾,增加了委托人信息真伪辨别的能力。网络信息就像美颜相机,每一个专业人士都会得到充分地包装。专业人士的“外包装”并不一定能等同于专业能力和胜任度,当事人及其家属也往往缺乏对律师职业能力和胜任度的判断能力。
在一个法律纠纷案件中,当事人很难找到值得信任、靠谱且专业技能对口的律师,他们往往需要支付巨大的时间、精力、资金成本,也包括错过应对最佳时机的成本,甚至包括对案件处理产生负面影响的成本。这种情况很难避免,毕竟,隔行如隔山。
有时候,我们只能笼统地归结为看人品。人品好,往往是律师办案质量的有效保证。但人品好坏又是很难短时间就能做出准确判断的,运气也有较大影响。
相遇即缘分
梁某因涉嫌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面临被控告,被害人已经正式提出控告威胁。从此刻开始,到梁某被刑事立案、被刑事拘留、逮捕、侦查阶段……梁某和他家属,咨询了很多律师,也先后委托了五位律师,但他都不满意。直到审查起诉阶段,委托我们。我们陪伴到二审结束。
他问我,我付出了很大的试错成本,才找到你们,想问一下,你们律师行业人那么多,我们当事人怎么才能找到合适的律师?
我说,这很难,这是当事人面临的最大问题,到目前似乎没有行之有效的方式,遇到就是缘分。
缘分其实不是天注定,而是努力的结果,是双向奔赴的结果。既需要律师在品牌建设方面、专业能力宣传方面的努力,也需要委托人有足够的专业判断力,人品判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