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网络上可查,不涉及泄密,请知悉
合成营为啥打不了持久战?这一缺点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如果遇到战时该咋办?
军改后合成营已经成为我军集团军中最基础的战术作战单位,这一改革也使得相应的部队作战更加机动指挥更加灵活,并且合成化的作战能力也更高,能够独立快速的完成各类小规模的战术打击任务。
但这却并不意味着合成营就毫无缺点,更不能因此认为合成营就无所不能,而合成营最大的问题就是打不了持久战。
合成营虽然整合了装甲、炮兵和支援等多个兵种,但是单次携带的弹药、油料和备件都是仅仅只能满足几天的高强度作战需求。
例如其坦克连的油料储备通常只能支持连续突击48至72小时。像是能够打击敌方纵深的122毫米和155毫米炮,每分钟炮弹消耗量就可以达到数十发。这样的现代重武器高消耗特性,会迅速耗尽合成营的储备。
当然合成营也并非不想多带储备物资和弹药,而是因为其人数编制和整体规模就决定了其作战体量。
合成营相比于普通团级建制,将人员压缩至800人左右,除了作战支援和后勤保障等人员外,虽然也有约400多人的一线作战人员,基本和普通的步兵营人数大致相当。
但是却要承担坦克、火炮和通信等10多个兵种的协同任务。
而且将坦克连、炮兵连等单位下放到合成营当中,看似是增强了火力,同时也带来了后勤和维护上的不可持续。
更重要的是这种技术兵种多,而直接作战兵力少的结构,会导致在实际作战过程中一线兵力根本没有轮换机制和后备力量支持。
虽然合成营在作战能力上是明显强于普通步兵营的,但是合成营想要实现的战术能力并非是对标普通的步兵营,而是对标的传统步兵团。但传统步兵团可以采用三班倒的轮战模式,三个营能够24小时轮换作战。
但合成营却像单班制的工厂,即便配备了先进的自动化作战装备,可士兵也是人难以连续作战超过24小时后,一旦超过极限战斗力就会断崖式下降。
更别说在后勤装备无法得到及时且持续供应的情况下,更是难以担负打持久战的重任。
像俄军在俄乌战场上的教训就很明显,缺乏轮换部队的100多个营级战斗群全面撒开后,在经历持续战斗的情况下作战效率就大幅下降。
而且合成营的战术设计具有先天局限性,其实际的作战纵深一般也就只有6至10公里左右,而这种设计追求的就是快进快出,如同特种部队突袭作战一样,并不是用来打持久消耗战的。
如果像俄乌冲突一样战线纵深延长到50公里以上,那么分散分布的合成营就无法形成有效的防御纵深。
当然这些局限也是合成营追求小而精特性必然付出的代价。就像跑车不适合越野一样,合成营本身就是为短期高强度冲突设计。
当然如果遇到战时,如果使用合成营则是另外一回事了,并不一定是将所有的合成营都作为独立的进攻防守力量使用,而是可以多个合成营梯次搭配使用。
同时还可以在需要时快速补充强化合成营兵力,进而转为持久战模式。
看了合成营打不了持久战的问题,屏幕前的你有何想说的?欢迎留言讨论!
读者朋友,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参考资料: 中国军网,战车列阵、炮声轰鸣,一场合成营体系进攻训练火热展开 http://www.81.cn/yw_208727/16270653.html
亮剑东南,第71集团军某旅组织合成营实弹战术演练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4156557925990315&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