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的1975年4月30日,随着美国海军陆战队最后一架直升机飞离大使馆,“西贡时刻”成为了美国外交史上难以磨灭的耻辱印记。冷战期间,越南战争是美国陷入的一场旷日持久、代价惨痛的地缘政治“泥潭”。美国扶持下的南越政权如何迅速覆灭?美国又是如何在自己“盟友”最困难的时刻背信弃义的?今晚,由北京银行独家冠名播出的《档案》为您揭秘!


揭秘“西贡铁拳”背后真相

背叛在芽庄提前上演!

一张在全世界广为流传的照片,记录下了一个充满讽刺意味的瞬间:一名美军军官在直升机即将起飞前,狠狠一拳将试图扒上飞机的南越官员打了下去。这一幕被中国网友戏称为 “西贡铁拳”,它象征着美国在危难时刻对所谓“盟友”的无情抛弃。但鲜为人知的是:这经典的一幕,历史上并没有发生在西贡,而是发生在距离西贡以北300多公里外的芽庄市。


在“西原战役”后期,北越人民军势如破竹,于1975年4月2日解放芽庄。南越军队战线崩溃迅速,大批美国军事顾问措手不及。随后便出现了照片上的这一幕。这充满戏剧性的暴力驱赶,不仅提前暴露了美国对“盟友”的背弃,更成为“西贡时刻”最残酷的预演!


面对前线的全面溃败,南越独裁者阮文绍同样心急如焚!美国出于遏制共产主义的“多米诺骨牌理论”,自1955年起介入越南事务,扶植南越政权,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自3月发生战事以来,阮文绍几乎天天向美国政府求援。那么,美国政府又将如何回应呢?


是谁酿成了狼狈的“西贡时刻”

最后一任大使难逃争议!

为了“体面且有尊严”地撤离越南,美国国会拨款2亿美元,美国防部组成美国海军第76特遣队,开赴西贡外海。此次撤离行动,代号为“常风行动”。葛雷姆·马丁,美国最后一任驻南越大使,在“西贡时刻”的历史中扮演了一个极具争议的角色。


1975年,当北越军队的攻势如狂风暴雨般袭来时,华盛顿方面早已下达了撤离命令,要求大使馆尽快离开。但马丁大使,却仍然对南越政权的留存抱有幻想。他不仅拖延撤离时间,还妄图通过外交途径,请苏联出面阻止北越人民军。他为什么要一再拖延,其中有着怎样的隐情?


在撤离的最后时刻,马丁大使陷入了两难境地。华盛顿要求他优先接走美国人,抛下南越人。他愤怒地向美国国务院发电报,质问如何让美国公民抛弃有越南血统的孩子,世人将如何看待这样的命令。他的抗争得到了怎样的回复?这场撤退如何变成了“仓皇出逃”?


越南战争终于画上句号

美国最终仓皇而逃

1975年4月30日10点45分,来自北越人民军第2军203坦克旅的一辆T-54坦克,撞破了南越总统府的大门。南越杨文明政府随即宣布无条件投降,南越政权瓦解,持续了20多年的越南战争画上了句号,越南南方获得解放。“西贡”从此成为了一个历史上的地名,后改称“胡志明市”。


在总共历时18个小时的撤退行动中,美军共出动直升机682架次,总计撤离美国公民1373人、南越人员5595人。尽管行动有惊无险,却难掩美国撤离时的狼狈,与十余年前高调参战形成鲜明对比!


从二战后美国介入越南事务,到扶植南越政权,再到亲自下场参战,最后狼狈撤离,美国在越南的20年投入巨大兵力和资金,却以失败告终。“西贡时刻”不仅是美国的耻辱,更暴露其为追求霸权出卖“盟友”的丑恶嘴脸。在此后的 50 年里,从“喀布尔时刻”到干涉乌克兰,美国搅乱地区和平的丑态仍在反复上演……



今日21:05,由北京银行独家冠名的《档案》即将播出,敬请关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