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睑下垂,不仅影响面部美观,还可能对视力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常常伴随“眼神无光”“双眼无神”的外观表现。随着医疗美容和眼部整形技术的日益成熟,上睑下垂已不再是不可逆转的问题。本文秦雪医生将从上睑下垂的定义、病因及改善方法等方面,为大家详细解析这一眼部常见问题。
秦雪医生:什么是上睑下垂
上睑下垂是指睁眼时,上眼睑无法正常抬起,导致眼裂变小、双眼不对称,重者甚至眼睛呈半闭或全闭状。正常成年人睁眼时,上睑缘应位于角膜上方1~2毫米处,当位置下垂至瞳孔中央或以下时,即可诊断为上睑下垂。
上睑下垂程度按照遮盖瞳孔的程度划分为:
- 轻度:上睑缘略低于正常,瞳孔仅被少量遮蔽;
- 中度:上睑缘遮盖瞳孔上缘但不超过瞳孔中央;
- 重度:上睑缘位置遮住瞳孔中心甚至更低,严重影响视物。
秦雪医生:上睑下垂的成因分类
上睑下垂可根据病因分为先天性与后天性两种类型,每种类型机制不同,治疗方法也需针对性处理。
1、先天性上睑下垂
多在出生时即存在,主要由上睑提肌发育不全或缺损所致。常伴有单睑抬举乏力、眼睑闭合不全,以及代偿性的抬眉动作。此类情况多需早期干预,防止视觉发育异常。
2、后天性上睑下垂
后天型后天引起的上睑下垂成因复杂,可进一步细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肌源性上睑下垂
源于如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等肌肉本身的病变,使提睑肌无法正常收缩,出现下垂,可伴有全身肌力减退。
(2)腱膜性上睑下垂
常见于中老年人群,由于上睑提肌腱膜松弛、脱离引起,多为双侧对称出现。
(3)神经源性上睑下垂
由支配提睑肌的动眼神经功能受损引起,如动眼神经麻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等。病人常伴有复视、眼球运动障碍。
(4)机械性上睑下垂
由于眼睑本身存在肿块、瘢痕、囊肿等造成眼睑沉重,阻碍正常睁眼动作。
秦雪医生:如何改善上睑下垂
治疗上睑下垂的关键在于明确病因和下垂程度,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不同病因和肌肉功能状态对应不同方法。
1、上睑提肌缩短术
适用于肌肉功能存在但减弱的患者,医生通过手术缩短提上睑肌肌肉或腱膜长度,增加睁眼的提拉力,是目前常见且效果稳定的术式。
2、额肌筋膜悬吊法
当上睑提肌无功能或极度薄弱时,借助前额肌的运动功能来带动眼睑活动。在眉部埋入材料连接至上睑,形成“牵拉系统”,适合重度先天性或神经源性下垂。
3、额肌瓣法
是将额肌的一部分制成瓣,通过隧道与上睑连接,利用额肌的主动运动提睑。多用于儿童或不能使用异体材料者。
4、联合筋膜鞘悬吊术
是对多种悬吊方式的联合应用,适合复杂型上睑下垂患者。通过将多个组织结构联合起来,同时解决眼睑无力与支撑问题,稳定性更好、恢复效果更自然。
上睑下垂不仅是一个影响外观美感的问题,在部分患者中还牵涉到视力健康,因此一旦发现有下垂迹象,应尽早至专业医疗机构就诊评估。通过精准诊断、个性化设计手术方案,绝大多数患者都可以获得显著改善,重现明亮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