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碉楼与村落”是广东省迄今为止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很多人不远万里慕名而来,但绝大多数外地朋友也只会打卡几处售票景点,自力村、立园、马降龙村和锦江里村,再加上现在赤坎古镇改造成商业景点了,也成为了热门目的地。不是说以上这些地方不好,它们确实也是开平碉楼与村落的代表。不过开平至今仍有1833座碉楼,除了以上这些景点,还有很多散落在乡间,它们造型各异,每座背后都有故事,有时间值得细细游览。

为了探访这些碉楼,近些年我几乎年年都去几次开平,塘口镇是我经常去的地方,这里离高速路口近,除了自力村和立园两大景点外,还有很多比较小众碉楼村落。今天就说说这座在开平也属于独一无二造型的潭溪宝树楼,一座大型的拜占庭式建筑。





其实潭溪宝树楼就在门票100元的立园旁边,只是绝大多数游客并不知道,如果你去立园,在最后一个拐弯路口路边停车,就可以看到宝树楼标志性的双塔,这样一座类似圣索菲亚大教堂的拜占庭建筑矗立在南粤乡间,是不是有种时空错乱的感觉。





近几年我去宝树楼不下四次,之前它都是大门紧锁,被圈进了塘口镇中心幼儿园的校园内,所以无法进入,不过鲜艳的儿童游乐设备与古朴的百年古堡同框,也是挺有意思的。



宝树楼上世纪20年代建成,是一座“前祠后楼”的建筑,最初叫做广仁学校,后来叫做潭溪学校,这就是上世纪80年代的校门,如今改成了塘口镇中心幼儿园。





之前由于进不去,我就围着祠堂和宝树楼转了一圈,最抢镜的还是高低错落的四座高塔,如果你看过拜占庭建筑的代表作——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就会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一般拜占庭建筑的高塔都是宣礼塔,但这里的四座高塔不只是摆设,密集的枪眼说明它们具备防卫的作用。







走到宝树楼背后,我还发现一座十分古老的杂货铺,那货架和摆设感觉时光在这里停滞了四五十年,老人家还在摆弄着他的收音机,对90后、00后来说,收音机也是一个只听过没用过的物件。





几年前,旁边的潭溪墟还比较老旧,这两年变化很大,这里离自力村、立园和赤坎古镇都不远,相信过不了多久也会被开发。



2025年,我得知宝树楼已经开放的消息后,又去了一次,地上的鞭炮屑都还没来得及清扫,问了看门的大爷,说刚开放没几天。



前面是荣山谢公祠,两侧有“凤起东山,蛟腾淝水”八个大字,“凤起东山”意指谢安之典。据《晋书·谢安传》记载,谢安早年隐居会稽东山,年近四十才复出任桓温司马,后又升迁至中书、司徒等要职,为当时三国时期的晋国稳定局势做出了巨大贡献。谢安也贡献了一个成语“东山再起”。



“蛟腾淝水”也和谢安有关,谢安东山再起后,举荐了自己的侄子谢玄为建武将军。谢玄操练出了一支精锐部队“北府兵”。太元八年(383年),北府兵在淝水以八万之众大破前秦近百万大军,“淝水之战”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宝树”两字还是和谢安、谢玄有关,据说有一次谢安问道:“为何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有出息呢?”谢玄的回答是:“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意思是养育子女,就仿佛芝兰玉树,总希望它们在自家庭院中茁壮成长,为家门增添光彩。后来谢氏后人世代以“宝树”自勉。一祠一楼,处处都是文化的传承。



宝树楼的由来要追溯到上世纪初,那时潭溪一带只有一所乐群学校,仅能容纳二三十人,宝树楼的设计者谢济众,年少出洋在澳洲雪梨从事木工业,具备一身木工制作好手艺,且为人谦逊诚实,信用卓著,热心家乡公益事业。



他深感无文化之苦,希望自己的子侄后代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于是,谢济众与谢美寿、谢维栋等归侨倡导办学,兴建新式学校,办新式教育,谢济众带头集资修葺当时残破的荣山谢公祠,并亲自设计了宝树楼。



1920年(民国九年),荣山谢公祠正式动工改建;1921年冬季完工,举行了空前盛大的典礼;1922年春,荣山谢公祠举办起全乡性的学校,定名为广仁学校,后改为潭溪学校。



祠堂部分兼做教室,宝树楼则是学校的师生宿舍。如此大体量的建筑,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当时开平匪患猖獗,所以谢济众对防卫功能考虑最多,有必要时,师生可以避于宝树楼,所以宝树楼其实也是一座碉楼。





其实谢济众不仅设计并建造了宝树楼,还设计了附近的南屏学校,造福乡里,可惜百年之后,如今这两所学校都已经停止了教学功能。



“宝树楼”三个大字则来自于香港殷实商人谢家宝。谢家宝祖籍塘口仓前村,夫人何柏龄是20世纪初香港华人首富何东的女儿。谢家宝最初任职日本邮船公司华人经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愤然辞职,个人经营花店。他热心公益事务,曾捐建养老院,也曾掌管东华医院和保良局,1937年被委任为非官守太平绅士。





2025年1月宝树楼开放后,我终于得以走进楼内,祠堂摆满了牌位,过去几十年间这里都兼做教室,潭溪学校一直办学到2012年,历经90多年才退出教育历史的舞台。





现在宝树楼也能进去,塔楼是螺旋形的楼梯,不过宝树楼内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







宝树楼铁窗厚重,射击孔密集,百年之后依然坚固,宝树楼其实不仅是一座师生宿舍,也是一座造型独特的碉楼。





前面的祠堂也能登上屋顶,这里可是拍摄宝树楼的绝佳视角,看了这篇文章后,游览宝树楼前往别错过这个非常适合拍照的角度。宝树楼不大,有半小时足够了,但周边还有很多碉楼村落,如果不想去购票景区的话,仓东村、南屏村、祖宅村、强亚村、塘口墟等地都是不错的去处。





100年过去了,估计谢济众没有想到,他建造的宝树楼至今依然坚固无比,虽然没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但也不输几公里外的世界文化遗产自力村碉楼。

这些年我看了很多散落乡间的碉楼,如今游客们着重欣赏碉楼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其实还应该关注碉楼的成因,为此我还特地买了一本叫做《碉楼与土匪》书,看到书中记载的一段段被土匪劫掳的往事,不由得感慨万千,其实这些故事离我们并不遥远,大多距今也不足百年。

此时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话“宁为太平犬,莫做乱世人”,百年前的开平人,连学校都是铁窗铁门,上课也要随时防范土匪的袭扰,百年之后的我们享受着夜晚出行也满满的安全感,土匪这个词似乎离我们已经遥不可及,安全似乎来得也是理所当然,其实并不如此,这样的安全感得来也不过几十年,并不是一直如此,也很可能并不是一直会如此,真的要感谢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稳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