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2025年5月3日头版


1996年出生的李润南,是云南省商务厅的一名选调生。2023年在北京大学完成学业后,于次年被选派到乌蒙山深处的昭通市盐津县豆沙镇万古村,开启了他作为村党总支书记助理的驻村生涯。


深藏于乌蒙山麓的昭通市盐津县豆沙镇万古村(4月29日摄,无人机照片)。


4月29日,李润南(右二)在村民家中走访、了解情况。

到岗时间不长,李润南便经历了人生首次抗灾考验。2024年7月,持续强降雨在当地诱发山体滑坡,民房受损、车辆被埋,李润南和当地党员干部奋战在抢险一线,直至深夜收工时,他才发觉双腿已被蚊虫叮咬得肿胀难行。

面对万古村单一的产业结构,李润南在历任驻村干部努力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协助当地干部群众一起谋划产业振兴的新路子。为解决村内农产品滞销问题,他与同事们驱车数百公里对接农产品市场;为方便村民“家门口”就业,他多方奔走,为村民争取就业机会……他给万古村新建的菌子加工厂取名“同兴”,寄托着全村“共同兴旺”的美好愿景。


4月29日,李润南(左)在村民家中走访、了解情况。


4月30日,李润南(左)与村民一同在田间劳作。


4月29日,李润南(左)与工作人员一同在万古村同兴加工厂检查维护设备。

在村里孩子们眼中,这位外地来的陌生人已慢慢变成最受他们欢迎的“村委会哥哥”。驻村期间,他多方协调资金,改善万古村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的设施条件,积极对接名校资源,邀请外地师生远程为孩子开展讲座,为大山深处的孩子们打开了看世界的一扇窗。


4月29日,李润南在课间同万古村万古小学的孩子们玩耍。


4月29日,在万古村万古小学,李润南陪同师生们一起聆听线上讲座。


4月29日,李润南在课间同万古村万古小学的孩子们玩耍。


4月29日,李润南在万古村村委会门前同孩子们玩耍。

李润南说,从未名湖畔到乌蒙山麓,从理论模型到民生账本,他开始慢慢意识到,乡村振兴不是浪漫主义的田园诗,是需要经历测算的“发展函数”,而这个“函数”中的每一个变量,都应该是带着体温的民生期盼。


4月29日,李润南在万古村村委会办公室整理材料。

来源/新华社 “新华视界” 中国青年报 彭奕凯

终审/胡华玉 编审/保进 校对/马思 编辑/何淑倩格

投稿/ ztsxwzx@126.com


转载请注明来自 “微昭通” 官方微信公众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