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北京频道

人民网北京5月5日电 (记者李博)“五一”假期,2025运河牡丹文化周在北京通州区漷县镇运河牡丹园举办,以“潮运东方 国色芳华”为主题,深度融合集聚花卉观赏、主题游玩、时尚市集三大特色,50余个品种竞相绽放,为京津冀区域居民打造一场融合历史文脉与春日芳华的京郊文旅盛宴。


运河牡丹园坐落于通州区北运河畔,占地565亩。漷县镇充分利用万亩平原生态林资源,积极探索和尝试特色林下经济发展新路径,以“两山倚碧水,林海绣花田”为设计理念,先后从山东菏泽及河南洛阳引入50多个品种,包括黄牡丹、绿牡丹等总计15万株,还与20万株芍药与50余种乔灌木科学配植,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生态景观带。


“今年,我们新引入10个珍稀牡丹品种打造了‘花王区’,其中包括一株两百余年的花王牡丹。园内还栽植玉兰、流苏等开花小乔木200余株,7200株藤本月季、2万余株观赏月季及蔷薇交相辉映,紫花地丁、鸢尾等30余种植物错落其间,为游客铺展沉浸式赏花盛景。”漷县镇相关负责人说。

位于园区北侧的花王祈福区是最大的观赏点。该区域有一株“魏花”牡丹,2米高、冠幅近3米,它源自北宋宰相魏仁溥府苑,有200多年树龄,花开时色彩由紫红渐变朱红,瓣端微白,皇冠形、荷花形等多种花型同株竞放。花王区集中了园区所有的牡丹品种,从经典的“姚黄”“魏紫”到稀有的“太空牡丹”,让游客感受“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诗中意境。

本次文化周在“五一”假期每日9:00-16:00向市民游客免费开放,还提供1000多个免费停车位。除视觉盛宴外,文化周还打造了沉浸式的“文旅+”体验。非遗手作区汇聚通州区代表性非遗项目,游客不仅能近距离观赏精美的非遗作品,还能参与手作体验,亲身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国潮市集上,特色美食、创意手工艺品琳琅满目,无论是香甜的糖画、精美的汉服,还是充满设计感的文创产品,都让人爱不释手。亲子萌宠乐园里,孩子们可以近距离接触小动物,林下休憩空间则为家庭游客营造温馨的亲子时光。

值得一提的是,文化周开幕式上,运河牡丹文化交流中心正式成立,未来将成为传承弘扬运河文化与牡丹文化的重要平台。北京物资学院作为北京大中小学“运河思政”一体化创新示范联合体代表,与漷县镇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作为联合体代表授予漷县镇马头村“运河思政实践基地”,标志着文化周从旅游活动升级为文化传承与教育实践的载体。

“牡丹文化周不仅是一场鲜花的盛宴,更是一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碰撞,一次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漷县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接下来,漷县镇将加快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探索“花海观光—农事体验—文化研学—药植产业”相结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径,积极推进特色文旅项目落地,未来将以马头村为核心,打造集非遗体验、生态研学、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网红打卡地,为实现“颜值变产值”提供助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