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蹲在村口抽旱烟,盯着天嘟囔:“这云咋青一块紫一块的?”手机里天气预报叮叮响,他却皱起眉——不同软件说的咋不一样?5月初的山东,正赶上庄稼拔节的节骨眼,老天爷却玩起了“变脸戏法”。
中央气象台说,4号傍晚开始,小雨先从西边溜达进山东,像给大地洒了层水膜。可到了5号下午,鲁西北的天突然变了脸,黑云压顶,雷暴大风裹着雨点砸下来。
ECMWF说这儿可能下暴雨,GFS却觉得中雨顶天,俩模式较上了劲。“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可这会儿的天,比换季的衣橱还乱腾。青岛渔码头的老李望着海面犯愁:预报说半岛水域有15毫米大雨,渔船出不出海?
更让人揪心的是10号往后,内陆地区像被塞进了蒸笼,30℃往上蹿,部分地儿直奔35℃。玉米苗刚蹿出两指高,这高温一烤,叶子不得打蔫?
可地里墒情还靠那场雨撑着。
淄博的王大姐在菜园转了三圈,把遮阳网抱在怀里——到底是防雹还是防晒?
这仗打得有点懵。气象专家说冷暖气流在天上“打架”,咱老百姓只看见地里的庄稼跟着遭罪。
你看那德州的麦田,刚喝了点雨水,转头又要被高温晒,麦穗灌浆能顺溜吗?“五月怕旱,六月怕淹”,老辈人传下的话,今年全应在这短短十天里了。
有人跟着ECMWF囤了防雹网,有人信GFS没着急盖大棚,结果到底听谁的?
这场天气拉锯战,把农友们的心都扯成了两股绳——怕漏了防备,又怕白忙活。
我个人觉得,不管啥模式,咱多瞅着天、勤下地,比盯着手机更靠谱。你看那莱西的老把式,早就在地头挖了排水沟,又给果树搭了防晒棚,管它啥风雨高温。可话又说回来,这天气预报要是总像猜谜,咱种地的节奏可不好拿捏。
就说烟台的苹果园吧,花刚谢完坐小果,一场冰雹就能毁半园子,谁能不揪心?
现在最盼着的,是气象部门能给个准信儿,别让咱在地里像无头苍蝇乱转。“人算不如天算”,可咱种地的,就盼着天算能给个明白账。
这场强降雨和高温的碰头,像面镜子,照出咱靠天吃饭的难。
往后的天,是更疯癫还是稳当些?咱庄稼汉心里都揣着个问号。
不管咋说,眼下该抢墒的抢墒,该防灾的防灾,咱手里的活计不能停。
毕竟地是咱的根,老天爷给难题,咱就得想法子解,祖祖辈辈不都这么过来的?就盼着这场折腾过去,地里能有个好收成,比啥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