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蹲在院门口吧嗒旱烟,盯着天嘟囔今晚这雨咋带潮气。
村广播晌起来,说明夜北部要下“狠雨”,还夹着雷暴大风和冰雹。乡亲们面面相觑,五月天冒冰雹,这天气真是“说翻就翻”。今夜山东自西向东先落小雨,像老天爷先撒把水探探地。
雨丝轻飘飘的,没风没雷,走夜路的人倒不打紧,就是潮气重得很。可到了明天下午,冷空气带着强降雨杀过来,专挑北部地区“使劲”。鲁西北、鲁东北还有半岛地界,雷阵雨哗哗下,风刮得能掀屋顶,冰雹虽小却砸人疼。
青岛、烟台、威海周边,15毫米以上的雨区铺开,河沟子怕是要喝饱水。种地的老李直叹气,地里刚出苗的玉米苗,能扛住这阵雹子不?
这场雨来得巧,旱了好些日子的地正等水,可这强对流又让人提心吊胆。都说“立夏不下,犁耙高挂”,可下猛了又怕伤了庄稼,老天爷这分寸真难拿捏。
气象上说是冷暖气流撞一块儿了,咱老百姓不懂那些,就知道天变得太快。今儿个风还稳稳当当的,明儿就能把树刮歪,这天气跟小孩儿脾气似的。
更让人琢磨的是,5月10号往后,内陆地区又要窜到30度,热得跟“秋老虎”提前来了似的。前天下雹子,过几天烤太阳,庄稼受得了不?
菜园子的菜可别晒蔫了。镇上农技站早发了通知,让检查大棚加固门窗,可总有些老人舍不得花钱折腾。
去年邻村就有大棚让风掀了顶,菜苗全泡水里,那损失可不小。咱种了一辈子地,啥天气没见过?可这忽冷忽热的,真是越来越摸不准。
都说“人算不如天算”,可提前防着点,总比事后抹眼泪强。就像村东头王大爷,早把塑料布囤好了,说“宁可多备着,别等用了抓瞎”。
这天气“两面性”太明显,一边送雨水一边添乱,全看咱咋应对。年轻人盯着手机看天气预报,老人却掰着指头数农谚,各有各的法子。但不管啥法子,安全第一,庄稼毁了能再种,人要是出了事可找不回来。
我个人觉得,现在的天气预报越来越准,多听多信总没错,别硬扛。你说这五月天闹冰雹,往后的天气还会出啥“幺蛾子”?真让人心里没底。
但日子还得往前过,该浇水浇水,该防护防护,老天爷的脸咱管不了,自个儿的日子得管牢。末了说一句,不管雨大雨小,咱老百姓心里都有杆秤,盼的就是风调雨顺、收成稳当。
这场天气“硬仗”打完,不知道地里的庄稼能挺成啥样,且走且看呗。但有一点错不了,提前准备的人,总比临时慌神的人,多几分胜算。
就像老辈人说的“晴带雨伞,饱带干粮”,咱种地的,就得把心眼多往长远里搁。这天气的事儿,谁说得准呢?但咱能做的,就是把能想到的防备都做足,剩下的,交给老天爷。
说到底,种地靠天,可也靠人,人勤快点,总不会让日子差到哪儿去。这场雨过后,希望地里的苗子能喝饱水,也希望乡亲们都平平安安,比啥都强。至于往后的高温,咱早做打算,该搭棚的搭棚,该浇水的浇水,一步步来,总能挺过去。
生活嘛,就是这样,总有风雨,也总有盼头,咱老百姓,最不缺的就是这股子韧性。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