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立夏,真就是春天“一脚油门”踩进夏天的分界线了。每次到了这会儿,我就特别有感触,因为家里的饭桌会悄悄“换季”——热茶变成了凉茶,浓汤换成清汤,连肉菜的选择都明显跟春天不同。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有些平常吃着没啥的肉,到了立夏以后,老人多吃一口就容易“上火”不舒服。
一开始我其实挺疑惑的——为啥都是肉,春天吃、夏天吃还能有啥差别?后来一查,真不是老人迷信,很多老底子的饮食讲究其实挺科学的。这不,听了奶奶唠叨,自己查了查,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立夏后老人最好少碰的那几样“上火肉”,也顺带分享点我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买菜小技巧,完全是真实生活里的踩坑和心得,保证接地气~
不过话说回来,能让老人“忌嘴”的肉,其实也不多,大致这三类最典型:羊肉、牛肉和动物内脏。
聊到羊肉,冬天要是没它,那火锅都得黯然失色有没有?我自己也超喜欢那种刚刚好肥瘦相间的小肥羊卷儿,焯一下蘸个麻酱,香气扎实到飞起!
但夏天吃羊肉,尤其对老人来说,属实过于“气盛”了点。羊肉的确性温偏热,补气效果好,可这立夏一到,气温高、湿度大,老人基础代谢慢,吃多了真的容易口干舌燥、身上冒痘子。
至于牛肉,其实跟羊肉差不多,也是性温发热。逢年过节做个酱牛肉或者牛腩煲都是美味,但夏天里连着吃两顿,说真的,对中老年人的肠胃很有压力——牛肉里的蛋白质虽然棒,但消化慢,尤其炖得韧的那种,牙齿不好的家里长辈每次都嚼到烦。
再说说动物内脏,像猪肝、牛肚、鸭肫这一挂,老年人真是尽量少吃。可能有朋友说,猪肝含铁多,可以补血啊~其实对于老人来说,内脏脂肪含量高、胆固醇高,而且属性偏热(尤其是炒肝爆肚这种大火快炒做法),多吃容易让肝胆和消化系统负担过重。
顺便说说市场价,内脏类其实相对便宜,种类繁多,但加工起来麻烦。推荐大家买的话就挑专门的熟食老字号,小摊有时贪便宜但不新鲜,那种“现切现烧”最好。
说完这些,是不是觉得“夏天能吃的肉突然少了一大半”?
其实还真不至于!我觉得像鸡胸、鸭肉、鱼虾这些性味比较平和、蛋白质含量高、脂肪低的肉类,就很适合夏季老人餐桌。
鸭肉炖点冬瓜或者莲藕,清凉又滋补,白萝卜炖鲫鱼汤,也是家里老人自己的“保命菜单”。
体验上我自己也试过,感觉夏天一碗鸭肉汤或者清蒸河鱼,肚子舒服、消化也快,多吃几口都不会顶胃,不像炖羊肉牛肉那样吃完一身汗。尤其老人家爱喝汤水多的菜,这类肉刚好合适。
说到买肉,也给大家分享几个小窍门:
冬春适合进补,可以适量买性温的牛羊肉;到了立夏及之后,少买少吃,留着做小火锅或者时令汤底。
动物内脏尽量清洗干净,别贪便宜,少量为宜。老人或者有慢性病的家庭成员,建议直接避开这类。
鸡鸭鱼和海鲜,买当天新鲜的,颜色发亮、肉质有弹性,手指一按有回弹那种最靠谱。
最后给大家的建议就是,立夏后老人们要尽量少吃牛羊肉和动物内脏之类的“火热”肉食,可以把鸡、鸭、鱼、虾安排得丰富点。偶尔馋嘴就吃一两口,别顿顿来;吃的时候也搭配多点蔬菜瓜果,吃完热菜来碗绿豆汤,既解腻又降火。
毕竟,吃得舒服、消化得动、顺应天时,才让咱们的生活越过越有滋味嘛!下次谁再劝你多吃点“大补肉”,可要提醒一句:换季啦,少点“火气”,多点清新,身心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