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
城市噪音污染
已成为困扰居民生活的“新型慢性病”
交通轰鸣、工地施工、商业扩音
这些看不见的“噪音妖怪”
正在暗流涌动
幸好我们有“噪声侦探”!
监测设备逐件检查是否齐备,带上升级的执法仪,“噪声侦探”马鹏来到反映受到噪音滋扰的居民家进行检测,对噪音进行溯源定位。
广东省广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辐射与物理监测室工程师-马鹏:
这个执法仪配有声纹识别模块,更能帮助我们去识别和判断噪声来源。广州近些年来关于噪声的投诉每年都有20余万例,城市越大噪声问题也就越发突出,增设声纹识别以及溯源能力能更好为噪声污染防治提供技术帮助。
自来水进入水管时产生的水锤效应,是住宅楼噪音的来源之一,因为特征较为明显比较容易定位溯源。但随着现在生活的声音来源越来越复杂,马鹏正和同事一起建立一个广州独有的声纹库,到不同的环境,比如湿地、居民区、以及大马路收集声音样本,建立数据库以后,对比识别噪音来源就更容易。
目前广州一共设有20个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每天收集到的超过20万条环境声监测数据,都需要马鹏和同事们每天审核。不过,声音数据的收集容易受干扰,他们还要定期巡查监测站周边环境,排除异常数据。
新科技应用让马鹏对噪音的监测更为方便,但他认为最重要还是为市民营造更舒适的声环境。通过监测找到噪音的来源,从而采取措施降低噪音水平。
广东省广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辐射与物理监测室工程师-马鹏:
广州白云站是在2023年底正式建成的,就是白云路的监测点位。从2024年一整年的监测结果反馈来看,它的夜间达标率比较糟糕,例如汽车行驶通过造成胎噪,所以广州市生态环境局越秀分局采取了全路段铺设降噪沥青,从铺设的结果来看,对比我们之前整年的数据,大概是下降了三个分贝,以后可能还有一些更新的科技方法去优化我们的环境,提升生活水平。
**如有侵权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编辑 | 李颖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