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文 /林鸿东
桥是渡人的,而渡人者亦如桥。
安平桥已走过许多回,从前目光总落在斑驳的长石板上,此番却蓦然念起一位曾在桥上驻足的僧人。1938年秋,僧人自漳州云游至同安梵天寺,挂单数天后又越过小盈岭古道,终抵达安平桥畔的水心亭。
他到安平时已是暮色四合,禅寺静寂,唯听得潮音低徊。寺中方丈将他引至临水禅房。禅房为架设于水面的木构雅舍,似一叶泊于时光深处的客舟。僧人独爱这份喧中取静的禅意,提笔为禅房题名“澄渟院”。僧人在这里驻锡了一个多月,晨起写经,暮时念佛。
僧人驻锡安平桥的消息不胫而走,惊动了当时安海的满城士绅。据说,当时听僧人讲经者人山人海,求僧人墨迹者络绎不绝。僧人将安海讲经的内容编了一本集子名之《安海法音录》。这段时间,他自称“一音”,安海人则称他为“上人”。
相对于渡人的桥,人世间其实更需要渡人的人。我之前,只看到桥没关注到僧人,也许,那是因为我的心境,还不够 澄渟吧!
LOOKERS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欢迎关注鹭客社,投稿联系微信号:DONGE110
本篇图文均为原创,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欢迎转发、群发给你的朋友,欢迎分享到朋友圈。但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撰写论文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公众号后台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