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风云:“小阳春”后为什么急转直下?

最近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细节,售楼部和与二手房房东谈判的人突然增多。乍一看,还以为楼市火起来了,凑近一听才知道,好多人都是来退房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是不少人轻信了一些所谓“伪分析人”的蛊惑。他们利用楼市“小阳春”的假象,宣扬楼市即将上涨。结果呢,楼市就像年迈的老人吃错药,“小阳春”短暂热闹过后,直接急转直下。新房业主发现自己不仅买早了,还买贵了;二手房业主在五一房地产新规实施后,意识到手里的二手房不仅越来越不值钱,还愈发难卖,只能纷纷降价抛售。

而那些接手二手房的买家也发现自己买贵了,毕竟不到一个月,楼市寒流来袭。好在他们大多只交了定金,还没来得及办手续,房价就下滑了,于是纷纷选择违约,甚至不要定金也要及时止损,这才有了开头那一幕,退房大军涌现,楼市从“买了就赚”迅速转变为“买了即赔”的时代。

我一直跟大家讲,买房别急,后续刺激政策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强,估计他们都没刷到我的内容。给大家看看两个核心城市房价下沉的数据:北京德胜板块房价每平米跌了5000元,月坛板块从13.5万跌到13万,万柳板块从14万跌至12.9万,很明显,北京房价跌势明显,甚至一年前下跌的部分都没涨回去。

再看上海,北外滩板块价格从10.3万跌至9.9万,新天地板块从11.9万跌至11.2万,董家渡板块从10.3万跌至9.5万,随便举例都能看出,上海房价普遍低于去年同期。不止北京、上海、深圳这些一线城市,成都、杭州等二线城市房价也都出现下跌情况。

出现这种现象,大家不必意外,看看这个数据就明白了。决定楼市涨跌的核心依据是收入和预期。大家原本以为2025年会比2024年好,可“小阳春”过后突然醒悟,现实很残酷。4月的PMI低于预期,这个数据能体现当下生意人或创业者对经济的看法和预期。

当PMI低于50%时,意味着大家对经济又开始悲观了。像一些做生意的老板,他们给打工人发工资。就算靠所谓“大放水”救市,钱也得老板从银行借出来才能“放”出来。况且,即便放水,钱也未必会流向楼市。当下实际情况是,老板们没信心,不扩张,不去银行贷款,能不裁员就不错了,更别说给员工涨工资。所以,钱再多也到不了老百姓口袋,大家自然不敢消费,更不敢负债,像买房这种大宗消费就更别提了,这就是楼市“小阳春”后再次遇冷的核心原因。

现在楼市还有三个问题,是导致房价下跌的重要因素。

第一,新房库存量和供应量依旧过大。“好房子”方案在五一后实施,新地块房子后期品质会越来越好,这给二手房以及老标准的库存房带来巨大压力,只能降价提前抢客户,不然以后更难卖,甚至卖不出去。这几天刚需和改善型购房者退房,就和房地产建筑新规有关,他们都等着新规后的房子,就好比宁愿等彩色电视机,也不再买黑白电视机。

第二,占据就业板块最大比重的中小企业老板和自由职业者,对未来预期不乐观。经过5年经济下行,他们真的缺钱了,只能抛售房子回血。一些房地产投资客资金链也断裂了,不得不割肉卖房。有人可能问,缺钱为啥不去银行抵押房子贷款呢?

抵押是要付利息的,又不是白给。要是他们有挣钱预期,肯定愿意抵押房子贷款继续挣钱。但现在外面行情不好,他们知道即使贷出来也挣不到钱,搞不好还会亏,所以宁可低价卖房填窟窿,也不愿贷款。更何况现在房价还在不断下跌,半年前能卖400万,现在只能卖320万,没办法只能卖。当大部分人都降价卖房,就形成数量挤压,出现“价廉先跑”效应,导致房价下跌。

还有能还原房子真实价格的法拍房,看看数据就知道,量在增加,价格却在回落,越拍越便宜,越拍越多。当法拍房数量超过二手房出售总量的20%时,就能直接拉低当下市场价格。

第三,不少懂趋势的刚需购房者,以及“老破小”甚至次新房的二手房房东,都急切想置换成最新的新房。他们不是看空楼市,而是真切感受到手里的房子越来越不保值,住着也没新规后的房子舒服。要想既保值又住得舒适,就必须向上置换。可大家都这么想,就导致二手房供应增多,引发降价压力。

这几种情况综合起来,就是“小阳春”过后楼市继续下探的原因。其实说实话,在互联网时代,楼市信息和数据比较透明。大家平时多看看数据,少听伪分析师忽悠,兼听则明,一般就不会被骗。容易被骗的往往是那些一根筋、不爱学习、没认知,还容易被蛊惑的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