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某省医疗设备集采项目结果悉数出炉,各医疗设备厂家都使出了浑身解数,不惜代价赢下市场份额,其中最高预算1600万/台的3.0T高端磁共振被西门子以862万/台拿下,降幅高达46%,已刷新行业对医疗设备集采的新认知。
无独有偶,另外30套64排及以上CT集采结果最后由宽腾医疗的Quantum CT T752中标拿下,此包总预算9000万,单台预算300万;最终宽腾医疗以单价157万,总价4710万的历史低价拿下,总降幅达48%,且承诺了多年售后保修服务。这一历史新低再一次引爆医疗设备采购行业。
全国各地医疗设备集采的进行,对国家来说节约了一大笔在医疗上的资金投入,也降低了患者的医疗支出。但是,医疗设备厂家在降价的同时,是否能满足医疗设备长期使用的安全性,并做到招标公告中的相关承诺,尤其是对于小型企业,是否具备10年以上的持续服务能力,笔者在这里可能需要打一个问号?
作为医疗机构,除了关注价格,同样关注后续的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等履约能力。在本次的招标公告中,也重墨提及了相关服务条款:
从招标原文中可见,对设备的售后服务条款是非常严格的,不仅要求在保修期内整机提供质保,对售后响应时间、售后网点工程师人数、到场时间(小于4小时)等均有细致而全面的硬性要求。而且,即便设备停产也要保证相关备品备件达到10年以上的供应。此约束本质上是为确保集采中标的厂家提供长久、稳定、优质、高效、专业的售后服务,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转。但是,我们从此次集采最后的中标结果公示中可以看到:
本包中标的厂家宽腾(杭州)医疗仅为4人的小微企业,笔者不禁心生疑惑,4个人的团队,营收仅为四千余万的“小微”企业,拿下如此大量的设备集采项目,真能有效履行其承诺吗?前文中提及采购方对后续的售后服务要求是非常严格的,相信对厂家的相关资质也是有一定要求,大家都认为应该会由一个实力强劲、资金充沛、服务周全的企业中标,结果最后由一个“4人小微企业”中标?再次研究招标公告,发现原来符合小微企业可以在评标阶段进行加分,可见15%占比的评标优势,在集采项目里足以影响其最终走向。
集采的目的是为了以量换价,倒逼厂家降价,让医疗机构能以相对较低的价格换取同样优质的医疗设备与服务。但同时需要考量的是,仅凭纸面上各项条款的满足和响应就决定了如此大量的采购计划,且不说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维保能否按招标要求如实响应,十年之后中标企业是否还存在可能都要打个问号?
笔者认为,作为医疗机构的视角,肯定也更偏好于久经市场考验的品牌,不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只要能提供高质量的产品、确保高质量的服务,都会给予参与的机会。只是对于一些利用游戏规则,单纯一味地低价冲击市场,不考虑产品质量、不考虑未来服务能力的厂家,是需要慎重考量的。毕竟医疗设备的服役周期较长,最少10年甚至更久,若因为小微企业其薄弱的履约能力,无法兑现承诺,最终受害的还是相关医疗机构。
基于此,联想到了近几年火爆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很多厂家烧着投资人的钱高调投资建厂、商场开店、请明星代言等,承诺买家购买汽车后将提供终身免费质保,但遗憾的是,车买来仅仅两年时间,公司就倒闭了,车主维权无门,只能自认倒霉。希望这样的事情在医疗行业不要发生,也期盼医疗集采能够在价格与服务两个方面找到更好的平衡与兼顾,达到集采的最终目的,造福广大患者,赋能拼搏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