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技与道
中 字
国 里
书 千
法 秋
明末清初伟大的书家傅山曾提出过对书史影响深远的“四宁四毋”审美理论。——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他对书法的好坏有另一种评定标准,从单纯的字形晋升到人物性格的表现,所有讨巧的,媚的,油滑的,算计的,都是下成。这里的“下成”并不是不好的意思,而是说要尽量避免,因为这些看上去下成的东西是“降与匪人游,神情不觉其日亲日密”,是流俗的。
傅山的书法观深深地影响了我,继继续续学书十来年,作品也曾有幸进入美术馆展览馆这样的“大雅之堂”参加展览,但我始终怀着诚惶诚恐的心,在繁忙工作的闲暇之余,闭门息交,像一个独自在田地里劳作的农人,反复琢磨笔画的起承转合。有时为了个“点”,也能写上一整天。学书的这条路上我找不到捷径,更不敢去找所谓的捷径我知道,那看似笨拙的笔画里,藏着的是真正的书法精神——不是为了让人叫好,而是为了与古圣先贤对话,向自己的内心叩问。王羲之的“点”像高空坠石,颜真卿的“点”如蹲踞的虎,欧阳询的“点”似金锥画沙。点画间都是他们的性情流露,都是他们的家国追求。
真正的“永”字八法,或许就藏在那些不为外人道的、日复一日的笨功夫里;藏在那些不求闻达、只求心安的字迹中;藏在那些看似笨拙实则真诚的笔墨深处。
墨迹终会干涸,唯有追求真实的初心,才能在纸上留下不灭的痕迹。
向下滑动展开>>
作者,万欣,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书法家协会会员,西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综合保障大队大队长。
《警营文化》专栏的成长需要每一位战友的参与!诚邀各科所队积极组织投稿,更欢迎全体警营同仁自发分享。您的一篇随笔、一张照片、一段视频,都将为警营文化注入鲜活力量,让更多人看见藏蓝背后的赤诚与热爱。
投稿单位:西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融媒体中心
编辑 | 王乐乐 责编 | 相里珑南 核发 | 李昊
西安交警为您原创呈现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