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法军工吵架闹大了!
印度军方火了:“你吹阵风雷达能看 200 公里,结果实战才 180 公里!当我傻啊?这让我以后怎么卖装备?” 直接指责法国雷达数据造假。

法国立刻回怼:“你自己作死怪谁?巴基斯坦战机都快贴你脸上了,给你再好的导弹你会用吗?”

两边互相甩锅,网友吐槽:“印度自己造不出来,买装备还被坑,不是被坑,就是在坑人的路上!”

那么,这一次到底是谁的问题?



争吵的缘由

4 月 29 日,印度空军派 4 架 “阵风” 战斗机执行雪山突袭任务。

结果刚起飞不久,就被巴基斯坦 2 架歼 - 10CE 战斗机逼退,只能灰头土脸地返回基地。



印度军方对此非常生气,直接把刚上任 7 个月的空军副司令达哈尔中将撤了职。

这不禁让人想起 1962 年的事情。



当时印度有个叫考尔的将领,作为尼赫鲁的亲戚,他不顾大家反对,强行命令第七旅在没有建立防线、没有预备部队、没有防御纵深的情况下,到克杰朗河一带作战,还让部队在对方眼皮子底下调动。



战斗打响后,第七旅 1 小时就失去了指挥,5 小时就被击溃,8 小时彻底丧失战斗力,增援部队也被打得四处逃窜。

如今这位被撤职的副司令,也是因为指挥风格太过冒进,仗着军队指挥权下放就轻率行动。

和当年考尔的错误如出一辙,再次暴露出印度军队指挥体系中存在的老问题。



行动过程与技术对比

4 月 29 日晚上 11 点 17 分,印度空军从查谟空军基地起飞了四架 “阵风” 战斗机。

这个基地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离印巴争议边界线大概 500 公里,是印度西北边重要的军事基地,能起降大型飞机,交通也方便。

印度这次让 “阵风” 起飞,计划穿过克什米尔实控线,去对巴基斯坦的雷达站做电子侦察。



他们之前一直吹 “阵风” 上搭载的 “频谱电子吊舱” 有多厉害,说能瘫痪 200 公里内的所有雷达,好像有了这个设备就能在这片区域横着走了。

结果飞机刚起飞 7 分钟,巴基斯坦的 ZDK - 03 预警机就捕捉到它们的信号了。



这个预警机用的是中国运 - 8 的平台,雷达还是上世纪 80 年代的第二代空中预警雷达,没装现在先进的平衡木相控阵雷达,就是普通的圆盘机械扫描雷达。

按理说这种雷达技术不算最新,但对付 “阵风” 已经够用了。



巴基斯坦发现信号后,马上派歼 - 10CE 战斗机升空拦截。

歼 - 10CE 飞过来后,也就 3 分钟的时间,“阵风” 战斗机编队的电子对抗系统就完全被压制住了,啥作用都发挥不了。

这时候 “阵风” 已经进入了歼 - 10CE 的导弹的射程。

要是巴方飞行员开火,印度这些 “阵风” 估计就凶多吉少了,好在最后只是逼退,没真打起来。



后来有印度空军飞行员回忆说,在巴基斯坦的雷达屏幕上,“阵风” 的信号清楚得就像黑夜里的萤火虫,一眼就能看见,根本藏不住。

这事儿为啥会这样呢?



其实印度买的 “阵风” 装备都是外贸版的,法国自己研发的 “频谱电子吊舱”,自己的部队都没配全,卖给印度的肯定不是最先进的。

而且 “阵风” 上的 RBE2AA 有源相控阵雷达,口径只有 50 厘米左右,里面的组件比咱们的少好几百个,功率自然就小。



虽然纸面数据说探测距离能达到 200 公里,但实际使用中根本不到 180 公里。

而咱们中国的装备说 200 公里就是 200 公里,实实在在的。

再加上巴基斯坦有完整的作战体系,预警机、战斗机配合得很好。

而印度就靠几架 “阵风” 单打独斗,装备性能又打了折扣,被压制住一点都不奇怪。



这一仗下来,“阵风” 的神话彻底破灭了。

不仅暴露了印度依赖外购装备,还拿不到核心技术的短板,以及他们在体系作战方面的不足。



各方反应与深层原因分析

这次阵风被打脸的事儿一曝光,法印两国直接撕破脸互骂。

法国军火商躲在背后气得直拍桌子,本来靠 “阵风无敌” 的噱头满世界卖高价,结果印度把实战惨败细节全抖搂出来了。



沙特、埃及这些潜在买家肯定得打退堂鼓,以后还怎么靠高端装备割韭菜?

据说法国军方私下抱怨:“让你偷偷摸摸搞侦察就算了,非得上赶着当活靶子,现在全球都知道阵风的电子吊舱是花架子,我们研发团队十年口碑全砸你手里了!”



印度这边也没闲着,借着丢脸的机会转头就向美国抛橄榄枝,明里暗里暗示法国靠不住。

表面上骂法国骗钱,实则想拿这次失败当借口,找美国要更多军购优惠。



但法国也不是吃素的,直接戳穿印度痛处。

“你还好意思说装备不行?当年卖给你的频谱电子吊舱,我们自家阵风都没完全配备,给你的外贸版能有 70% 性能就不错了,再说你飞行员把预警机当空气,硬往人家导弹射程里钻,换美国 F-22 来也得认栽!”

说到底,根子还是出在印度自己没本事。



印度军工体系烂到根了,连步枪子弹都造不明白,只能靠砸钱买万国牌装备。

美国卖他 “阿帕奇” 直升机,英国卖他 “台风” 战机,俄罗斯卖他苏 - 30,可每个国家都留着一手,核心技术永远卡脖子。



你见过哪个国家把最新锐的电子战设备优先出口的?法国宁可把缩水版卖给印度,也得先保证自家军队换装。

这种 “万国牌” 军队看着花哨,实则像拼装机,预警机是中国改的,战机是法国造的,导弹是俄罗斯的。

各系统之间数据链都不兼容,遇上成体系作战的巴基斯坦,被按在地上摩擦一点不意外。



这次阵风翻车,不过是把 “印度军工依赖外购必被坑” 的老剧本又演了一遍。

62 年靠进口装备惨败的教训,70 年后还是没学会啊。



结语

说白了,印度的问题就三点:装备全靠买,永远被外国卡脖子;指挥全靠莽,永远踩同样的坑;敌情全靠猜,永远被打个措手不及。

你看巴基斯坦用着咱们 20 年前的预警机平台,靠预警机、战机、导弹配合的整套作战体系,照样把 “网红战机” 阵风按在地上摩擦。



再看印度花大价钱买的高端装备,没了外国的技术支持,立马露出纸老虎本质。

这事儿不只是法印两国互相甩锅的闹剧,更是给所有靠买装备撑场面的国家提个醒:武器能花钱买,但打仗的真本事买不来;牛皮能随便吹,但实战需要的体系配合吹不出来。

62 年的失败剧本还在循环播放,印度啥时候能明白,靠自己研发、自己练本事,才是不挨打的硬道理?



信息来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