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来,菲律宾持续在南海和台海问题上的挑衅,甚至胆大包天深度参与台海局势。尽管这一演变的本质,是大国博弈和代理人站在,但也无法忽视菲律宾暴露出来的,试图通过制造危机转移国内矛盾的战略短视。在此情况下,中国该如何“教育”菲律宾?三招直接教做人,直接往要害戳!
第一招,最容易看出效果、也是美国佬喜欢用的一招,军事威慑。以技术为“锋刃”,构筑“窒息式”封锁。
我们要明确一点,菲律宾的挑衅,本质是赌美国会为其冒险行为买单。那么,中国完全可通过非对称手段瓦解其幻想。依托南海岛礁的雷达与电子战系统,对菲方非法船只实施全天候监控与信号干扰,使其在争议海域寸步难行。例如,2024年菲海警9701号船在仙宾礁的仓皇撤离,正是中国海警电磁压制与无人机集群战术的杰作。
另外,针对美军在吕宋岛的中导系统,中方可通过高频次侦察卫星与东风系列导弹的模拟打击演练,向菲传递“任何军事设施皆在射程之内”的明确信号。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威慑,既能避免直接冲突,又能迫使菲国内政治势力反思挑衅代价。若有必要,甚至可以直接拦截、搜查菲律宾相关大型船只,破坏其对外贸易。
第二招,针对性的市场“骚扰战”,定向、长时间干扰其经济命脉。
我们可以在和美国的贸易战中,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菲律宾经济高度依赖外包服务与低端制造业,其业务流程外包产业占GDP的9.3%。无规律频率的电网攻击、信号轰炸,干扰其对外信息流通,破坏低端工业生产循环。此外,若中国有机会,可联合东盟国家、乃至阿拉伯国家,收紧对菲数字服务市场准入。这种“经济断氧”将直接冲击菲外汇收入与就业,迫使马科斯政府在国内压力下妥协。
第三招,尝试政治渗透,激活“内部扳机”。
很明确一点,菲律宾政治本质是门阀博弈,杜特尔特家族与马科斯集团的矛盾早已是路人皆知。棉兰老岛独立呼声此起彼伏。中国可借势强化与地方实权派系的合作,例如以基建投资与贸易优惠拉拢达沃、宿务等经济重镇,削弱中央政府对南海议题的动员能力。甚至干脆是一艘装有武器装备的货轮“偏航、搁浅”。
同时,针对菲教育体系落后、贫富分化严重的痛点,通过“数字丝路”项目输出在线教育技术,扶持亲华知识分子进入政策圈层。这种“底层渗透+精英分化”的双轨策略,既能瓦解菲反华统一战线,又能培育长期亲华势力。
坦率的说,大国博弈的本质是成本计算。中国的优势在于,无需航母对峙或经济制裁,仅凭技术封锁与政治杠杆便能击穿菲律宾的脆弱性。当马尼拉意识到挑衅的代价是失去经济增长、政治稳定甚至国家完整时,“清醒”将是其唯一选择。南海的棋局上,中国早已手握“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