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下旬,惠山区玉祁街道北部的一块粮田边,一群农民正在搅拌一桶桶肥料。这是无锡市强大农业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张建强从国外学来的新型自制有机肥料,用于改良土壤,以种出“有小时候味道的大米”。张建强说,这是他种粮以来的又一次“转型”。今年“五一”前夕,他获评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并赴京受到表彰。“这是我作为一个农民感到无比光荣的事情。”张建强说,“跟着中央政策走,我们产业化兴农的路子越走越有信心。”


张建强打小就跟着家人下田学农活,始终割舍不下对农业的热爱。1999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全面推动发展设施农业。他辞去村办企业的职务,下决心去“土里刨金”。


刚开始,他在村里带头搭建温室大棚,发展食用仙人掌种植基地,不久,他又将目光投向水芹种植,在蓉东村委的支持下,联合7户农民成立水芹合作社,在芙蓉圩田打造60亩的水芹种植基地,注册“芙蓉牌”商标,通过精心培育和精细化管理,让传统水芹种植技术得到发扬光大,列入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通过种植仙人掌和水芹致富的张建强,在玉祁牵头成立无锡市强大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决心用“搞工业的思维搞农业”,带动周边农户一起富起来。此时,他承包的水稻田已达1000多亩。


依托科技才能壮农强业。张建强才初中毕业,但擅于学习。在他的话语中,“北斗”“无人机”“数字农业”等词汇常常“冒”出来。他先后投资300多万元,购买智能农业装备,从机插秧到收割农田管理全过程实现无人化管理。装备先进起来,管理同样要升级。张建强组建了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中心,合作社生产的“方桥”牌无公害优质大米多次获得“无锡好米”金奖。


“我是一个农民党员劳模,应该带着大家一起致富。”张建强的初心一直没变过。他引进的“渔稻共作龙虾”是一种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种一季稻、养一季虾,循环轮替。在摸熟这一种养模式后,他又探索实施稻鸭共作、鳜鱼套养等多种全新的综合种养模式。新技术成功后,张建强主动要求把自己的家庭农场和合作社设为惠山区老促会、扶贫开发协会产业发展联系点,毫无保留地把经验和技术向周边农户推广。


2024年,合作社总产值超590万元,合作社农民员工年均收入超8万元。张建强同时带动10余户农户,辐射周边地区农民50余人共同致富,还借出人员、农机设备,助力建设北大荒—玉祁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


春天的田野绿意涌动,生机勃勃。张建强说:“乡村振兴要靠产业,我将感恩奋进,带领大伙在希望的田野上当好新时代乡村振兴‘兴农人’。”

来源:无锡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