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国家综合实力提升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推广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途径。大学通过为社会提供系统的教育服务,为国家输送了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而同时,举办高等教育是十分花钱的,办一所大学需要巨大的经费和资源投入。每年高校的经费预算往往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一所大学的经费预算总数,代表了政府对大学办学的整体投入,而充足的办学经费,则是大学实现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支撑。
全国2000多所全日制高校的生均经费差异可谓非常巨大,经费的巨大差异,往往也体现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巨大差异。由于各高校在校生人数等差距较大,单纯的总量对比并不能完整地反映资源分配的情况。高等教育数据平台对全国的双一流大学生均经费做了统计,今天我们就做个对比。
经统计,“双一流”高校中,2025年生均预算经费最高的是清华大学,高达84万元,这在全国高校中属于断崖式的领先,这也就反映出为什么清华大学的学生在清华校园内有着如此优越的条件。上海交通大学以60万元位居全国第二,虽然远低于清华大学,但在也绝对属于经费充裕的存在。中国音乐学院、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7所双一流大学,生均预算经费均在50万元以上。南方科技大学作为新晋的双一流大学,地处发达地区,又没有历史负担,生均经费如此之高,势必支撑其快速发展。
此外,生均预算经费超过30万元的高校还有14所,分别是:同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南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西北工业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
我们可以看到生均经费在30万元以上的2所双一流大学中,只有中国音乐学院、南方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上海科技大学4所为非985大学。国家培养一名985大学毕业生耗资之大可见一斑。
“双一流”高校2025年度生均预算经费汇总如下: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目前,由于国防科技大学、海军军医大学、空军军医大学等3所军事院校性质特殊,没有公布生均预算,暨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和石河子大学尚未公布2025年预算,暨南大学隶属于统战部,中央民族大学隶属于国家民委,北京协和医学院隶属于国家卫健委,石河子大学隶属于生产建设兵团。都和一般部委直属或省属大学有些许差异;
2025生均预算经费=各高校2025年度收支总预算/全日制在校生人数;
各高校2025年度收支总预算来源于各省教育厅和各高校官网,仅汇总高校本部/本级年度预算,不包含高校附属单位经费;
“全日制在校生数”来源于学校官网简介或信息公开网最新的统计数据,包括全日制本科、硕士生和博士生人数。
高等教育处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结合点上,是国家创新战略的发力点,其所具有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功能是教育服务国家。但高校也绝非净土,巨大的经费投入,既是为一些人的发展提供了平台,也让一些人丧失了初心。高校必将越来越受到舆论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