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反对而反对,总会陷入逻辑困境。这是我在看了很多人的内容之后,总结出来的一个规律。这方面,以小微企业昆仑策的几个人最具代表性,尤其是董小华。
不过,以前我只是在某人的一篇文章之内发现为反而反的逻辑漏洞,而现在增加了一个发现,有的人前后不同时期发的文章,也会由于为反而反出现逻辑漏洞。
这两天,因为中日友好医院肖飞医生的婚外情引发的连锁反应,使得董小姐“4+4”的问题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项立刚也义愤填膺慷慨陈词,抨击“4+4”制度。
上面就是项立刚的小短文。如果单看这个短文,不仅看不出任何问题,而且还会觉得项立刚说得非常好,客观公正,嫉恶如仇,充满正义感,语言铿锵有力。
你看项立刚说得多好:
一切脱离高考的人才选拔创新都是豪门的交易。
无论是谁,都要面对高考的选择,要碰高考这条红线,很可能要进监狱的。
高考也让许多豪门面对了巨大压力,没有好好读书,考不上就是考不上。
董大姐说不用海归,……后面是实实在在的利益。
很多人都为项立刚所言叫好,说项立刚为正义发声。确实,这篇文章看起来真是为正义发声。
不过,叫好的人不知道,项立刚演的是连续剧,这篇文章并不是开头,开头还在遥远的2018年8月4日呢。
2018年8月4日,项立刚可是像上面这样说的。他的儿子也在美国留学,而且显然不是参加高考上了国内本科之后的留学。这一点项立刚很诚实,说自己儿子“初中状态不好,所以选择去美国读了本科”。
“初中状态不好”,这话意思好像是说,连高中都是去美国上的,而不仅仅是在美国读了本科。
写到这里我想起来杨振宁说过,“把一个中学生送去美国教育,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事情”,因为美国是一个放纵的社会,不管哪所中学都有很多吸毒的学生。
不知道项立刚的儿子有没有受到这种不良影响,也不知道项立刚有没有做好对儿子的爱国主义教育,父子俩价值观会不会发生冲突,而且孰真孰假亦不得而知。
言归正传。今天的项立刚,显然忘了自己曾经说过的话。也就是说,今天的项立刚扇了2018年的项立刚。
“无论是谁,都要面对高考的选择”,可是他儿子就没有“面对高考的选择”。所以他这是妥妥的“豪门的交易”,果真“后面是实实在在的利益”。他“碰高考这条红线”,但是他没有进监狱。
对于可以到美国上中学,我对于国家的这个制度是持保留意见的。我不认可这个制度。我认为中学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去美国上中学,很容易形成美国的价值观。而且还把钱送到了美国。我不明白国家为什么开放中学生外出留学。
再说回到项立刚的连续剧。项立刚今天说得好听,其实2018年说得更好听。
今天他反对绕开高考,说在美国读大学,回来博士也不用考,后面都是关系、背景、家庭实力。
尽管他说的是医学专业,但其他专业难道就能绝对例外了吗?他儿子回来读博士,难道能没有关系、背景、家庭实力?
更动听的在于,项立刚说,“开阔眼界是他们这一代必须做的事”,“对他们这一代人来说,出国是受苦,但这个苦得吃,中国的未来需要他们”。
虽然我不知道“出国是受苦”怎么个苦法,但这话,分明也可以用在董小姐身上。把项立刚换成董父,就是这样的:
我女儿也在美国留学,出国外留学,开阔眼界是他们这一代必须做的事。应该的情况是国内读了本科,去国外读硕士、博士,我女儿初中状态不好,所以选择去美国读了本科,我已经在国内一流大学帮他联系了导师,打算回来读博士。对他们这一代人来说,出国是受苦,但这个苦得吃。中国的未来需要他们。
怎么样?是不是没有一点违和感?完全一样的逻辑。但是,项立刚今天却是坚定的批判态度。这真是严于律人,宽以待己。
可是,中国的未来需要他们——海归吗?很多人都说,现在的海归能力差,思想差,被收买的多。项立刚支持董明珠言论的时候,是不是忘了自己儿子是海归?
项立刚的儿子是怎样到美国留学的呢?要么是上公立学校的国际部,要么是上私立的国际学校,据说这个一年得30万。
此前,看孤烟暮蝉的视频,说国际部什么的,就是靠钱砸出去的,说国际部的学生是学习差,没能力参与国内中高考,是国内教育的失败者和逃避者。
看来,项立刚的儿子与董小姐,都属于孤烟暮蝉说的类型了。只是项立刚只顾着吧啦吧啦说董小姐,忘了自己的儿子与董小姐是差不多的,只不过现在什么情况不为人知而已。
按时间推算,项立刚的儿子现在肯定也已经博士毕业了。作为一个海归,不知道项立刚的儿子在哪里上班,是否被怀疑为间谍。也不知道,项立刚如何确保自己的儿子不会成为间谍。
项立刚是支持董明珠言论的。按照上面这位网友的逻辑,确实是现在高喊支持董明珠最安全。不知道项立刚如何破上面这位网友的逻辑?我觉得项立刚应该问问他的儿子,被怀疑为间谍是什么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