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认证为字节前员工的网友发帖:过完年一直没找到工作,家里每月打3000元让我付房租。父母事业单位退休,退休金每月加在一起7000多元。

一直有内疚心理,感觉自己在啃老。



以下两种,到底哪种“啃老”更狠?

1、虚假的啃老,

在家待业,每月伙食花父母5000元。

2、真正的啃老,

大城市奋斗,首付花父母200W。

五一回农村老家听到不少稀罕事。邻居老两口已经退休,其中老奶奶以前是村小教师,退休金每月有5000多元;老爷爷是本地工人退休,每月3000多元。两人加在一起有9000多元。

儿子今年42岁,之前在本地一家工厂上班。去年企业倒闭后,一直没有工作。因为没钱,媳妇为此没少吵架,威胁离婚。后面老两口为了不让儿子一家离婚,每月给儿子5000元。本来该是儿子养父母,现在变成了父母养儿子。听我妈说完后,好一阵无语。

其实,邻居家的情况在老家小县城不算少数。很多人反而羡慕那些父母有高退休金的,这钱来的太容易了。

晚上跟媳妇说起此事,吐槽这种人啃老,成为父母的“寄生虫”。媳妇听完,冷笑一声说:不要说别人,咱也是在啃老。咱俩一个985毕业,一个211毕业,工作一年多月薪过万,但在大城市跟别人合租吃外卖,一个月剩那点钱能有多少,结婚要买房了还要父母出首付,一把掏空六个钱包,感觉还没有老家啃老的有出息。

听完后,感觉自己还真不如邻居的儿子。人家每月还会给父母留点钱。我这一下子把父母辛苦攒下的钱掏空了。相对比,我这才是真正的啃老。

曾经几时,身边人不会啃老甚至鄙夷这种行为,现在呢,很多人觉得啃老挺好的,甚至变相成了炫耀的资本,谁让我父母有钱、退休金高呢。普通人依靠目前的收入,大部分都没办法在大城市立足,更别说结婚生子。最后比拼的不是能力,而是家底和父母。在大城市父母退休金比子女多是件非常普遍的事。

菜鸟级啃老:每月工资不够花了,找父母要点。

入门级啃老:让家里给首付买台车。

进阶级啃老:掏全家口袋买房。

高阶级啃老:找家里要钱投资、创业。

其实我还是希望回到那个“啃老”是贬义词的社会,因为这就意味着我们已经解决了教育、就业、房子等各种历史遗留问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