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张学鹏 赵云南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宋宝颖)“啪嗒啪嗒”4月30日凌晨1点,在黑龙江省哈尔滨站附近的一座变电所院内,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夜的宁静。随着晃动的手电光束,两个纤瘦的身影在院中一闪而过。

“都3年了咋还这么害怕?”打开门,冲进屋,气还没喘匀,28岁的变电值班员刘莹一边揉着被捏疼的手一边嗔笑道。

“跑跑身子热乎,咱们巡检效率也高嘛。”26岁的值班员许晶莲嘴上虽硬,可手心里全是汗。


许晶莲准备进入变压器室巡检。吕康佳/摄

刘莹和许晶莲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有限公司哈尔滨供电段的变电值班员,班组里10名女值班员,平均年龄34岁,承担京哈、哈齐、哈佳等七条铁路线路的变电设备检修巡视工作,为沿线铁路站房、信号设备提供电力保障,她们也是班组里为数不多的95后青年值班员。

哈尔滨变电所有17个设备间和200余个供电设备,五一期间旅客出行量大,增开多趟列车,铁路供电压力也随之增加。值班时,刘莹和许晶莲要连续48小时守在这里,每隔8小时全面巡视一次。院子不大,两人一天三次巡视却能走上一万多步。


刘莹和许晶莲对GIS开关柜进行检查。吕康佳/摄

变电所虽地处市区,但值班时楼里只有姐妹两人,夜晚巡视时从宿舍到设备间,要穿过一个院子,四周漆黑一团,两人都要壮着胆子,一路小跑冲过去,头都不敢抬。

刘莹在这里工作6年,性格沉稳,既是姐姐又是师傅,小许工作时间不长,性格开朗胆子却小,每次巡视时,刘莹都拉着小许的手,在空旷的变电所内一走就是一个小时。

夜查设备时要观察有无爬弧放电现象,因此有时不能开灯,两人只能“摸黑”巡视。漆黑空旷的走廊里,嗡嗡的电流声夹杂着脚步声,姐妹俩就边走,边听,边看,边记录。

“我刚来时也害怕,特别是听着电流声心里直发毛,现在都习惯了,你听电流嗡嗡声就说明电压稳定,如果有噼啪像鞭炮似的,那就是打火花了,需要处理。”走廊里,刘莹边走边讲。

由于接触的都是高压电力设备,巡检时,姐妹俩要穿戴好防护装备,再用红外测温仪,逐一对设备进行温度检测。

“变压器上有接线端子、铁芯、绕组等部件,重点需要看各个接点的温度是否超标。”走进变压器室,刘莹一边检查一边读着数据。许晶莲则在纸上抄记着,不时将记好的数据卡纸插在“重点设备负荷记录册”里。

“姐,你做的这个卡纸可真好用,数据抄记对比简单明了。”不到5分钟,许晶莲就完成了核对工作。巡视中需要抄记对比大量数据,爱琢磨的刘莹就用卡纸将关键参数做成可替换插页,让工作效率提升了50%。

一小时后,巡视完毕的姐妹俩再次回到院中,一鼓作气跑回宿舍,此时已是凌晨两点。


刘莹在手绘素描画。吕康佳/摄

5平方米的宿舍更像是一个小家,窗台上的花悄然开放,桌上铺着刘莹没画完的素描,许晶莹的床头还放着记了一半的菜谱,两个女孩顾不上收拾,钻进被窝补起了美容觉。

8小时后,她们还有新一轮巡视……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