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现在寒门还是有出贵子的概率的,但是这概率可能会越来越低。我现在在学校已经很难看到县级市的同学了,更别说农村的同学。像我这样来自县级市的人都不多。

我本科的时候,宿舍4个人。我们学校当年就考了我一个清华北大。但除了我,其他同学所在的学校,一个考了8个,一个考了50多个,还有一个考了70多个。你会发现教育资源越来越集中,而且集中在大城市和名校。

我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我做了大量数学题,总结了圆锥曲线题型的很多二级公式,还找到一个万能解法,这类题用这个方法就能很快做出来,我特别开心、引以为傲,都不轻易跟身边人说。

高三时,学校组织去潍坊培训,我发现那边的老师把我总结的当二级结论讲了出来,而且他的方法比我的还快。我好不容易总结出视若珍宝的东西,在人家那是很平常的。他们总结得更全面、概括得更好。我就想,如果高一高二刚学的时候就教给我,我做题效率是不是能快很多,是不是能用同样时间做更多题,有更多新想法?

另一方面,寒门学生可能从小就受到现实限制。我的英语发音是很地道的中式发音,所以很少在公开场合说英语。我做题、书写能考高分,但说不出来。我觉得这不能全怪我,小时候没上过辅导班,老师发音也不太标准,我不标准也能自我安慰一下。种种因素叠加,寒门学生想出人头地可能相对比较难。

小镇学生该怎么走出去呢?我觉得可以复刻我的路子,通过大量刷题,降低失误概率。大城市同学可能能力强、知道得多,但不一定做得对,因为练得少,时间可能花在兴趣上。走高考这条路,同样知识点不出错就能考出来。考出来后上大学,还有很多时间培养爱好。

顺境和逆境哪个对高中生更有利?有些人在顺境中,被夸就有动力前进;有些人一被夸就飘了,不想前进。逆境中,有些人压力大就摆烂,有些人压力大就往前冲。

对我个人而言,建议优先找动力。动力不够时再用压力。我晚上坚持不下去时,会自我施压。我会想,如果没考出去,在县城未来可能只能拿三四千工资,还要买房、娶媳妇,怎么办?靠父母掏钱,掏空钱包后他们倒下了,谁给他们医疗、养老?就靠这三四千工资?这就是打游戏的理由?

想着想着就会热泪盈眶,像打了鸡血一样从床上跳起来继续学。但这种方法因人而异,长时间用可能压抑,甚至影响心理,不太适用。我自认为心理比较强大,所以这方法对我有用。

怎么培养出这种强大内心呢?要有目标感。有坚定目标和强大信念后,所有事都会为你让路,学习方法、坚持与否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的信念是走出去,到大城市,让所有人看到。我很中二,喜欢看燃的动漫,想成为男主,挣很多钱,让父母过上好日子。我不想一辈子在小城市,回到小城市应该是我的选择,而不是被迫的。

有三句话是我觉得特别受用的。

第一句是学姐说的“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我们只是有梦的孩子”,有梦想就有无穷能量。

第二句是“守得云开,终见月明”,每个无人关注的日子都是在默默扎根,总有一天会凯旋归来。

第三句是“在能改变环境之前先去适应环境”。

高二升高三时,我参加北大清华类似自主招生的夏令营,走进报告厅,以为是山东的学生,结果不是。我就想凭什么这样?回去后我把这句话写在桌上。想这些没用,当时摆在我面前最直接的路就是高考。我还看过一个很有哲理的故事,说很多人标榜自己清醒。比如一只羚羊,意识到老了会被狼或狮子吃掉,就觉得奔跑没意义,站着不动,结果被狮子吃掉。

这种自我清醒没意义,只会让结果更坏。所以我觉得既然环境如此,高考是眼前的路,想太多没用,环境就是考文化课,就别想其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